第243章 科举将启

 第二期《大秦报》承袭了首期的高水准。

 政治版面涵盖咸阳大小政治新闻,提及秋收已渐入佳境。

 社会版面中,标题持续吸引关注,报道了咸阳着名舞姬柳撷枝离开群芳阁的消息,引发众多少男惋惜。

 文学版面中,吴巨原无意参与,但因头条为科举,遂将早先创作的劝学三首刊登,意在借报纸扩大影响力,同时激励学子勤勉读书。

 小说版面连载《封神演义》第三、四回及其他热门作品。

 健康版面介绍【海姆立克急救法】,用于食道阻塞时的紧急救援。

 广告版面满载各类小广告,新增订阅服务。

 然而,无论其他内容如何精彩,终究不及科举头条那般引人注目。

 来看报纸是怎么写的。

 不论出身、年龄与性别,只以成绩论英雄,无罪者皆可参与,凭实力获取官职与奖赏,优胜劣汰,唯才是举!

 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周,从未有过如此制度。以往入仕,要么是公卿后代,要么靠他人举荐,极少数才华横溢之人可能另辟蹊径,或通过劝谏君主获得官职,就像苏秦、张仪、吕不韦那样的人物。

 总而言之,普通百姓要想做官,简直是难如登天。

 但如今有了希望。

 一时间,咸阳城欢声雷动。

 文人学子跃跃欲试,挑灯夜读,积极备考,决心取得优异成绩!

 ……

 在咸阳的一座豪宅内,几位老者正围坐堂中商议事务。这里属于咸阳的显赫家族——邓家,坐在主座的是邓家家主,其余几位是族中的长辈。

 “科举……”邓家家主凝视手中的报纸,眉头紧锁,“若将其作为选官标准,对我们而言很不利。”

 一位族老附和道:“只要世卿世禄制依旧施行,世家便仍是世家,举荐制也留有操作空间。可一旦推行科举,就有些棘手了。”

 “就怕那位真的想用科举制取代世卿世禄和举荐制……”

 “不会的。”邓家家主摇头轻笑,“步子迈得太大,反而容易出问题。”

 另一位族老点头认同,若是这样,他们会坚决反对。当前官僚体系中大多是世家贵族,若要以科举代替世卿世禄和举荐制,无异于自毁长城,阻力可想而知。

 子楚虽是秦国这艘巨舰的掌舵者,却也不能为所欲为,否则只会导致倾覆。

 他们随即终止了这一话题。

 正如子楚预期的那样,由于这是首次科举,且仅限于咸阳地区,世家贵族的反应尚不明朗。

 邓家家主放下报纸,用指尖轻点桌上的《大秦报》:“此次科举是一次机遇,我们必须抓住它。咸阳其他几家有何反应?”

 他指的是咸阳其他世家。

 “都已经安排子弟报名了。”族老回答。

 “呵,行动倒是迅速!我们也不能落后,让族中所有无官职者都去试试。”邓家家主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