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5章 策论六题

 九月十九日,会试重新启动。经历之前的案件 ** ,无论是世家、考生,还是其他人,如今都恢复了平静。尽管在检查阶段又筛出了近二十名作弊者,但会试总体上仍顺利展开。

 考场内,一些考生注意到原本坐在身边的同伴不见了。无需多言,他们因作弊被抓走了。这一结果正应了报纸上的那句讽刺——“未入仕,先入囚”。

 考试按照惯例分发试卷和文具。上午一个时辰考语文,下午两个时辰考历史和数学。一天的考试结束后,考生们照例开始抱怨试题难度。许多人反映这次启用的三号卷比以前的一号卷更难,让人头疼不已,尤其是数学部分。

 “到底是谁把鸡和兔子关在一起的?!”一位考生愤慨地喊道,引发一片附和声。“你们懂不懂科学养殖?鸡和兔子怎么能混养?”有人随声附和。

 确实如此。这个困扰过吴巨童年的经典问题,如今成了他的“武器”,专门用来折磨他人。不过,考虑到这个时代数学水平有限,后世的二元一次方程、几何、函数甚至微积分对他们来说太过深奥,即便是一些初中生的题目,放在当下也足以让大多数人抓耳挠腮。因此,吴巨出题时已尽量简化,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。

 他索性从古代算书中选取题目,除了《孙子算经》中的“鸡兔同笼”,还有以下几题:

 “物不知数”题:今有若干物品不知其数量,若三三数之余二,五五数之余三,七七数之余二,问此物共有多少?

 “老鼠打洞”题:今有一堵墙厚十尺,两只老鼠相对打洞。大鼠每天挖一尺,小鼠同样挖一尺。但大鼠每日加倍,小鼠每日减半。问几天后两只老鼠会相遇?各自挖了多少?

 “引葭赴岸”题:今有一池塘边长一丈,池中芦苇高过水面一尺。将芦苇拉向岸边,刚好与岸齐平。问水深、芦苇长各为多少?

 “百鸡”问题:现有公鸡一只,价值五钱;母鸡一只,价值三钱;三只小鸡合计一钱。用百钱购买百只鸡,请问公鸡、母鸡和小鸡各需多少?

 这样一个算学尚未兴盛的时代,让众多考生苦不堪言。数学考试结束后,他们神情呆滞,头发凌乱如鸡窝,旁人若不知情,还以为遭遇了暴打。

 当得知此次数学试题主要出自吴巨之手后,考生们不禁仰天长叹。

 唉,吴大人为何如此待我们!

 此消息传至吴巨耳中,他先是一愣,随后说道:“他们或许为时过早地焦虑了,明日还有策论考试呢。”

 正如吴巨所料。

 次日,考生面对策论题目时,个个目瞪口呆。

 本以为会试会比乡试更难,却没想难到这般程度。

 不仅如此,题目数量也增加了,由乡试的四题增至会试的六题。

 此时,考场外二十米高的台上,吴巨、子楚、吕不韦、李斯、嬴励、扬煊、祁农等朝廷重臣皆已到场。毕竟这是会试,而策论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。

 “不知此次会试能涌现出多少英才。”吴巨感慨,“或许有人的回答可以直接作为政策参考。”

 “那你到底出了些什么题,我还不清楚呢。”祁农说道。

 吴巨让人取来几份试卷供大臣观看。考试已经开始,考场封闭,试卷已无秘密可言。

 第一题:论刑罚与奖赏之忠厚之道。

 第二题:安定国家与保全军队的方法。

 第三题:塞外有林胡、楼烦,北有匈奴,如何制衡胡人?

 第四题:周代有诸侯而乱,无诸侯又该如何治理?

 祁农等人看完后连连摇头。

 “说起来,你出的题目确实难。”

 “这些题,我感觉自己也答不上来……”

 “这说明你是靠关系当上的官。”

 “放肆!你若能答得上来,我就服你。”

 大臣们就此展开议论。

 “你觉得这些题目是不是有点偏难,抬高了会试的门槛?”祁农问道。

 吴巨摇了摇头,“会试的分数线提升了,从原本的680分上调至750分,新增的70分全归策论,这些题目分值很高,多数考生只要在书、史、数上正常发挥,策论中六题里有三题不过多丢分,就能达到及格线。当然,前提是得分,若是胡乱作答,最终得零分,也只能怪自己没有入仕的福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