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5章 策论六题(第3页)
在享用了一顿食堂的饭食后,下午分别进行了礼法和体育考试,至此,会试顺利结束。
“请大家带好准考证,有序离开考场,和初次考试一样,三天后会在《大秦报》的会试专版公布答案,六天后成绩单会寄到登记时填写的家庭地址,金榜也将在同一天的第六期《大秦报》上发布,同时各大城池的公告栏也会张贴,大家可以留意,现在各位考生可以离开了!”
考生们离开考场,有的结伴而行,有的与家人分享,渐渐散去。
随后,进京赶考的学生陆续离开,喧闹多日的咸阳城终于恢复平静。
阅卷工作随即展开。
这次吴巨非常聪明地请求了外部帮助。
他向子楚汇报,在朝堂上说明了情况:“人手不足,请调派一些官员协助,我看那些闲职大臣就挺好。”
朝臣听后目瞪口呆,你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,还要拉上我们?
不过子楚认为很有道理,于是挑选了一些清闲且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大臣参与,这些大臣只需负责策论题的评分,每五人一组讨论,最终达成一致分数。
若因答案优秀导致分歧或因其他原因产生争议,则将试卷提交至上级,由吴巨、李斯、扬煊、嬴励及出题者组成的复审小组裁定。
整个阅卷团队忙碌不已,翻页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。
……
会试结束后次日,《大秦报·会试特辑》发行,公布了各科试题的标准答案,供考生核对。
顿时,学子们的哀叹声遍布全城。
初次考试时也有类似场景,但最终淘汰率约为50%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这次会试的题目极其刁钻,直接让不少好不容易通过初试的考生栽了跟头。
据初步统计,淘汰率已高达八成。这意味着一万多名考生中,仅有两千人能继续前行。
当然,这只是个大概的估算,《大秦报》并未公布具体的试题答案,最终得分仍是未知数。大家只能拭目以待。
不过无论如何,这份被视为“成绩预告”的会试试卷特辑,确实让不少人压力山大。即便是那些原本表现优异的考生,也无法再保持初试时的从容。
……
会试结束后的第六天,七会试的成绩单开始派送,金榜也已在新一期的《大秦报》上发布。
这一天,考生们早早醒来,甚至彻夜未眠,只为等待成绩单的到来。
清晨七点,报童们手持成绩单穿梭于各城的大街小巷,将结果送往每位考生手中。
有人喜极而泣,有人愁眉苦脸,也有人因找不到准考证而无法领取成绩单。
总之,各种情绪交织。
郑祺此时正站在家门口,焦虑地搓着双手。他根据会试特辑的答案大致算了下分数,得了四百五十六分,刚好达到及格线。
如果计算无误,他就无需担心是否及格的问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分数并未包含作诗、作文、策论等内容的评分,因为这些部分没有固定答案。
也就是说,他的实际分数会更高!
此刻,郑祺在思考自己究竟还能走多远。
在会试中,每一分都至关重要。仅仅及格是远远不够的,要想获得理想的官职和爵位,至少需要六百分以上的成绩。
就在郑祺来回踱步之际,送报员终于到了。他看了一眼门上的牌匾,问道:“你是郑祺吗?”
“是的,是的!”郑祺连声应答。
“出示准考证。”送报员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