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令人惊叹(第2页)

 在咸阳,这十道题中仅有两道被人解答出来。

 张苍对此充满兴趣,正在仔细研究。

 之前,《大秦报》推出的初试和会试特辑,张苍均有参与,并积极作答。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
 这与荀子毫无关系,荀子专注于政治、文学及教育,对算学并无太多造诣。因此,当荀子发现张苍对数学感兴趣且极具天赋时,感到十分惊讶,也只能将其归结为天赋异禀,于是赠送给他一本《周髀算经》。

 张苍已成功解答了初试与会试特辑中的所有题目,原本以为一切到此为止,有些遗憾。但吴巨刊登在第六期《大秦报》上的数学题,却让他精神振奋。

 与之前的题目相比,这些新题的难度更高。

 张苍握着笔,陷入沉思。

 报纸上写道:圆有圆周率,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例。《周髀算经》记载:“径一而周三”,即圆周率为3,但这并不精确,还需进一步推导。若能计算出第二位,可获百钱;若得出第三位,可获一贯;若得到第四位,则可获十贯,依此类推。(注意:需附带完整且准确的计算步骤)

 同时,报纸上还引入了小数概念,便于计算。

 张苍眼前一亮,随即在纸上开始演算。

 时光飞逝,转眼已是十月。

 此时的气候与后世有所不同,更为炎热。但进入十月后,酷暑逐渐消退,气温终于有所下降。

 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,吴巨成功突破至金丹境界。

 筑基之后,吴巨一直专注于此事,但在凝练金丹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。

 根据二鼎的说法,凝练金丹需要四十九天。

 第三十天时,进度仅达三分之一,这让吴巨心生疑虑。预计四十九天可完成的事,如今看来难以实现。他向二鼎求证,得知四十九天并非定数,上古有奇才需更长时间,甚至有“十年磨一丹”的说法,这才放下心来。

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随后的日子里,吴巨潜心修炼。十月末,第108天,他的金丹终于圆满。那天,内景世界光芒四射,金丹化作五色神光,光彩夺目,引发异象,天空雷云翻涌,即将降下天劫。渡劫自然不可在城内,吴巨骑马疾行至城外,徐州鼎与雍州鼎随之而出,环绕身旁,观察天劫。

 “你发现了吗?”徐州鼎问。

 “何事?”吴巨疑惑。

 “天劫与凡人。”

 吴巨抬头望天,又看街上行人,伴随雷声轰鸣,眉头微皱,“为何他们毫无察觉?”

 “他们感知不到天劫,上次渡劫时我就有所觉察,今日得以确认!”徐州鼎答道。

 “同样一片天空,却看到不同的景象,上古绝不会如此,如今炼气士成传说,神话隐退,万物将归于寂静。”雍州鼎语调低沉。

 吴巨闻言陷入沉思。

 “我常思索,或许终有一天炼气士消亡,九鼎亦成无灵无智的凡铁,光芒黯淡,直至彻底湮灭,或陷入永恒的黑暗与孤寂,如人的逝去一般。”徐州鼎叹息。

 吴巨摇头轻笑,“就像孩子初知死亡时的反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