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传递密信(第3页)

 如今形势早已非昔比,写信者难道未察觉赵国已汲取教训?

 回想当年子楚与吕不韦之时,为公元前257年,即秦昭襄王五十年,**丹九年。

 彼时长平之战结束三年,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,青壮年几乎耗尽,人口结构几近断层。

 赵国南部疆域尽数失守,秦军在白起和王龁带领下直逼邯郸城下。

 赵孝成王当时对子楚这位质子并无太多期待,认为他难以左右大局。

 秦昭襄王雄心勃勃,邯郸近在咫尺,赵国危如累卵,这可是历代秦王未能达成的心愿,他又怎会被一个不受父亲宠爱的孙子所威胁?

 那些年,七国争雄,彼此厮杀。秦昭襄王与白起联手,如同虎狼般凶猛。在他统治时期,伊阙之战、垂沙之战、长平之战、五国伐齐、鄢郢之战、华阳之战接连爆发,打得天下一片混乱。那时的秦国,最不缺的就是果断与狠辣。

 赵孝成王明白子楚无法约束秦昭襄王,便打算借斩杀子楚来振奋军心,于是在守城之前激励将士。因此,他们对子楚的监控并不严格。

 然而,吕不韦突然出现,贿赂守城将领,带着子楚逃走了。这一变故震惊了许多人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个不受宠的质子后来竟登上了秦王之位,且颇有治国才能。这让人们不禁猜测,吕不韦是否曾得高人指点,或是精通面相之术,抑或仅仅依靠过人的直觉。

 赵国从此汲取教训,对嬴政的监管力度大幅提高。吕不韦那一套手段再也行不通了,想要故伎重演绝无可能。

 ……

 吕良摇了摇头,不再多想,这不是他该操心的事。他直接去找使团首领王戊,表明希望拜见嬴政,并声称有重要信息传达,这是吕不韦的嘱托。王戊听后未多询问,一口应允,约定明日见面。

 ……

 第二天,王戊与吕良离开驿馆,前往嬴政在邯郸的居所——秦质子府。这里不过是一处普通的宅院,位于邯郸一隅,院墙破败,杂草丛生,许久无人修缮。庭院里仅有一株枯树作为点缀。

 此地人迹罕至,唯一的“人”便是派来的数十名守卫。时值深秋,气氛萧瑟而沉闷。

 王戊与吕良申请面见嬴政,守卫核实后同意了王戊的请求。尽管防守严密,但完全不见面也显得不合理。然而,会见时始终会有守卫在场监视。

 王戊和吕良在前堂等候,不久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走出。他年仅十岁,身形却高大如成人,面容俊朗,虽因在邯郸的困苦生活显得消瘦修长,但目光依然神采飞扬,意志坚定。吕良眼中流露欣赏之意。

 在秦国,大多数人不了解公子政的真实情况,即使子楚也未必清楚,毕竟他们已有十年未见嫡长子。加上韩国外戚势力为反对成蛟,常恶意中伤公子政。但凡亲见公子政并与之交谈者,无不坚信他将成为比成蛟更合适的秦王。吕良对此深信不疑。

 “王卿,吕卿。”嬴政微微点头致意。

 “拜见公子!”二人恭敬行礼。

 吕良欲上前交谈,却被守卫阻拦。

 王戊冷眼看着守卫:“不过是些家常话,难道要一字一句汇报给 ** 和平原君?”

 “职责所在。”守卫毫不动摇。

 嬴政问起国内形势,王戊答道:“形势乐观,我们有信心取胜,甚至攻至邯郸城下。”守卫脸色骤变。

 嬴政与王戊似乎并未察觉,继续讨论边境事务,直到守卫满脸阴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