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 入东宫议事(第2页)

 丹随即提及互市之计的执行人选:"寡人有意找人来实施此计,郭卿有信心胜任吗?"

 郭开喜形于色:"启禀大王,臣愿为大王分忧!"

 回到府中,郭开心潮澎湃,第一时间便向吴巨分享喜讯:"诸葛先生,我已被大王任命为上大夫!"

 他拿出崭新的官服和官印,甚至提到丹还赐予了一些金子。

 吴巨轻摇羽扇,微笑道:"这只是开头,若你能做好此事,官职自然更上一层楼,跻身核心也不无可能。"

 郭开激动地点头:"不错!"

 数十年来在赵国艰难求生,如今总算站稳脚跟。

 郭开眼含热泪,感慨万分。短短半月间,先获太子青睐,后被大王召见并大力褒奖,官职随之晋升。

 他明白这一切源自谁的帮助,立刻跪拜:"诸葛先生的大恩大德,郭某铭记于心,日后定当报答!"

 吴巨惊讶于郭开竟也有感恩之心,扶起他:"郭公言重了,你我合作前景广阔,未来可期!"

 郭开郑重点头,深信不疑。

 "快摆宴,今日我要与诸葛先生共饮三百杯!"

 酒至中途,郭开猛然想起尚未安排具体事务,忙问吴巨:"先生,既然职位已定,接下来该如何行事?"

 吴巨摇头:"别急,等李牧打完与匈奴的仗再说。"

 一天半后,雁门关。

 黄沙漫天,李牧收到密令。

 李牧沉思着“互市之策……”

 老实说,他征战多年,大部分时间都在抵御胡人,对胡人颇为厌恶。突然要和外族进行贸易,他内心有些抵触。

 然而李牧并非愚钝之人,理智告诉他此计对赵国有利无弊,既能打击外族,又能增强对抗秦国的力量,可谓一举两得。

 更何况这是**的旨意,他自然不敢违抗。

 此时,李牧早已着手准备反击之战,关内的将士磨刀霍霍,养精蓄锐多年,如今斗志昂扬,正是出征的最佳时机!

 “速召司马将军前来商议!”

 郭开升任上大夫后,吴巨嘱咐他安心在家等候雁门关的消息。

 李牧行动极为迅速。

 仅仅一周左右,雁门关便传来捷报。

 邯郸的小院里,嬴政得知李牧大败匈奴的消息,不禁皱眉,对身边的魁梧侍卫说道:“李牧确实是名将,如今大败匈奴,赵国北部再无后顾之忧。雁门关的军队即将调往秦国战场,这一战规模更大,也更加艰难!”

 魁梧侍卫点头道:“确实如此,但我认为凭借上 ** 地势,我们可以进可攻,退可守,在那群山万壑之间,赵国骑兵难以施展。”

 嬴政点头回应:“只是不知父王会如何应对……”

 刚想继续说话,身后却传来呼唤:“政儿,来吃饭吧!”

 “知道了,母亲。”嬴政答应着。

 与此同时,郭府内。

 郭开一大早就被**召入宫中,后者告知他李牧大败匈奴的消息。

 郭开听后不禁赞叹李牧的英勇善战。

 “既然如此,请大王下令让李将军扫荡关外!待关外安定,臣定当推行互市之策!”郭开说道。

 **欣然同意。

 虽然郭开身为上大夫官职不高,仍有诸多公卿侯爵在其之上,但凭借互市之策,他也算半只脚迈入了核心圈子。

 在郭开的帮助下,吴巨获得了一份详尽的战报。

 提及李牧镇守雁门关以来,真是十年如一日。

 近十年来,受李牧统领,驻守雁门关的将士每日都在进行操练,练习骑射之术,巡检烽火台,沿赵长城布防。李牧曾下令:若匈奴入侵,必须立即退入营垒,胆敢私自出击者斩首。

 长期下来,关内士兵对李牧颇有怨言,尤其是**丹,最终将李牧撤职,换上一位擅长速战速决的将领。然而,新任将领上任一年间,每次匈奴来袭皆主动出关交战,屡遭重创却毫无起色,赵军依旧被困于雁门关内,边境无法耕作放牧。**丹这才想起长平之战的教训,急忙召回李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