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身份揭露(第3页)

 赵姬在邯郸十年饱尝艰辛,也曾心生埋怨,但两人深知当时无计可施。

 王龁围攻邯郸是在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的十二月,即公元前258年。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年的一月,即公元前257年。

 子楚逃离前,赵姬已临近分娩,身体难以承受长途跋涉,而赵国欲杀子楚泄愤,无奈之下,他只能与吕不韦仓促出逃。

 “夫人,过去的事别再想了,我们正赶回家,未来的日子会更好。”吴巨的声音打断了赵姬的思绪。

 赵姬轻轻点头,不再沉溺往事。

 “我得出的结论是,这条路现在行不通。”吴巨在邯郸与上党间划了个叉。

 “从长平到邯郸,白起和王龁用了三年时间。如今的赵国虽不如十年前强大,但秦国更强盛,我不相信蒙老将军能快速突破廉颇的防线。我们在邯郸待久风险增加,而南方守备严密,进出城池、穿越驰道都很困难,即便穿行山林,毒虫猛兽也是隐患。”

 吴巨长舒一口气,如今的山林不同于后世,夜宿城外极其危险,山路崎岖难行,没有阶梯可循,穿林而过简直是妄想。

 “所以我想,绕路才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
 吴巨分析道:“西边和南边都去不得,向东也不现实。邯郸已是赵国最东面的地方,再往东就是穿越赵国腹地,风险更大,无异于送羊入虎口。”他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所以我认为应当向北走。”

 他的铅笔最终停留在雁门关的位置。

 “我计划从雁门关北出,经关外绕行,抵达秦国的大散关!”

 铅笔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红线,连接着邯郸与雁门关。

 “雁门关?”嬴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,立刻联想到互市与雁门关之间的关系,随即问道:“是不是因为你提到互市,才通过郭开的口来提议此事?”

 吴巨点头承认:“之前因防范匈奴,雁门关一直关闭。我想以‘互市’之计,打开这扇大门。”

 嬴政深吸一口气。

 这简直就是把“互市”当作敲门砖使用,完全是字面意义上的。

 “这样看来……”嬴政略显惋惜地说:“这计策就这么轻易给了赵国,总觉得有些可惜。”

 吴巨摇头笑道:“公子不妨换一种视角思考,就不会觉得亏了。”

 见嬴政饶有兴趣,吴巨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:“从邯郸到雁门关这条路,比起前往上党或上郡要安全得多,也比去恒山近许多。若能打通此路,已是一大收获。”

 “再者。”

 吴巨指向秦国与赵国的地图说:“由于地理限制,只有秦、赵、燕三国有条件施行‘互市’之计。一旦实施,不出几次便会天下尽知,藏而不露并无意义。”

 嬴政赞同地点点头,接着问:“秦国目前是否已在用此计?”

 “不清楚,但我已向大王提议过。我猜测他们应该已与月氏达成交易。”吴巨答道。

 嬴政表示理解:“他们与林胡、东胡贸易,我们与月氏往来,差距已然缩小。即便雁门关开放后释放更多兵力,也无需担心。”吴巨继续说道:“公子有所不知,在外奔波的你可能还不清楚,如今秦国骑兵的实力已大幅提升,甚至敢于挑战赵国骑兵。此外,我还准备了几种应对骑兵的策略,因此互市带来的骑兵力量在我看来并不足惧。”

 嬴政满意地点头:“先生果然高明!”

 "不值得一提。" 吴巨挥挥手:"还有一项重要的好处,就是在郭开身上,他也是我一开始就选定的目标。"

 "郭开并非一次性可用,我对他的投入如此之多,自然会有其他价值。" 吴巨说道:"他目前并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,但将来他会知晓。在不远的未来,他会心甘情愿为秦国效力,并发挥巨大作用,这样的成果即便用一万匹马交换也是值得的。"

 郭开的重要性无需赘言,吴巨对他充满信心。但他不能告诉嬴政,毕竟不能解释清楚郭开一个人就能 ** 廉颇和李牧,并跻身战国四大名将(四大名将有五个也很合理)。

 嬴政深表认同地点点头,拱手道:"先生思虑深远,令人受益匪浅!"

 吴巨将自己的计划详细分析给嬴政听,让他的思路发生了转变。

 如此看来,以互市之计交换还是划算的。

 "我们什么时候离开邯郸?" 赵姬问道。

 "很难确定,既不能太早,也不能太晚。" 吴巨摇摇头:"等待合适的时机吧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