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这也成为新秦帝国的独特风貌(第3页)
韩非欣然应允:“多谢冯大人信任。”
赵迟满意而笑,韩非归秦的重要一步就此完成。
日后,无论韩非地位如何变化,他与赵迟的关系始终深藏不露。
数月前阳城之战的硝烟虽已散去,但城内外仍留有战争痕迹,斑驳血迹仿佛融入城池,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血腥气息,这是历史的印记。
然而此时,阳城未能恢复昔日宁静。
城外十余万韩军降卒聚集,低头坐地,眼中充满恐惧,似在等待命运判决。
四周五万秦军严阵以待,披甲持刃,刀剑出鞘,城墙上亦满是万名弓箭手警戒,整个场面如箭在弦上。
此部署旨在防备降卒突然反抗。
若有意外,秦军必将果断行动,不留余地。
回望此次灭韩之战,秦军出动二十万兵力,伤亡仅万余,重伤者较多。
自赵迟加入后,伤亡明显减少,否则损失恐更惨重。
如今,分散各地的降卒集中于此,皆因赵迟一令。
如何安置这些降卒,成为紧迫问题。
大秦以往处理降卒有两种方式:一是贬为奴隶修路或流放边疆劳作;二是编入刑徒军,即所谓炮灰部队,逼迫其为秦效力以减损精锐。
然而,这些方法虽降低秦军损失,却潜藏隐患——降卒若拿起武器,易反戈相向。
正因两种方式均存缺陷,赵迟召集降卒至阳城,力求根本解决问题。
“赵将军到!”
话音刚落,赵迟在屠睢、章邯两位将领及李青统领的亲卫营护送下,镇定步入城楼。
城下降卒皆神情惊惧,对赵迟心生畏惧。
他们早闻其名,称他为“小杀神”
,因其行事果决,与昔日白起齐名。
长平之战,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,举世震惊。
如今赵迟聚集降卒于此,众人心中忐忑,唯恐难逃一死。
“恭迎将军!”
大秦锐士见赵迟登城,纷纷行礼。
赵迟摆手制止众人,缓步至城垣边,俯视脚下韩军士卒,“何至于如此畏缩?难道真以为我要取你们性命?”
他以内力传声,语气温和却震撼全场。
降卒愈发恐慌,认定自身难逃厄运。
赵迟接着说道:“今日召集诸位,非为杀戮,而是给你们重生机会。
若遵大秦律法,即可保命。”
此言让降卒心中稍定,明白顺从便有一线生机。
一年前,赵迟还是凡人。
如今,他之声响彻阳城,蕴含不容抗拒之威严。
融合将心后,他自然展现出统帅气质,麾下无不敬重。
即便年轻,也无人敢轻视。
乱世中,欲成独当一面之将,不仅需要谋略,还需实力。
文臣靠才智获君信任,武将则需显赫战绩立身。
否则,纵有百万秦军,亦难以效忠。
听闻赵迟之言,十余万降卒眼中绝望渐消希望。
谁能拒绝脱离奴役或炮灰命运?
赵迟继续道:“今日特来为诸位指明唯一出路。”
……
“在本将为诸位做出选择之前。”
“本将有一问。”
“过去为韩王效力时,可曾拿到足额薪饷?可有公平晋升之路?韩廷是否善待汝等家人?”
赵迟审视全体降卒,严厉质问。
此时,
赵迟前来解决投降士卒问题。
秦廷惯用处理降兵之法多有隐患,需耗费大量国力维持。
因此,赵迟决定另寻途径,以攻心为主,收服降卒。
在此韩国疆域内,
赵迟欲打造一支百战精锐,一支对他绝对忠诚的雄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