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他借此增强自身实力(第3页)

 “很好。”

 “依我大秦律法,降者有两种命运:城池劳役或刑徒军。”

 “今日,我给你们新的选择。”

 赵迟神色肃穆,语气饱含期待:“自大秦立国以来,从未有过如此良机。”

 四周降卒目光炽热,齐望城头上的赵迟。

 “若诚心效力于大秦,愿接纳为己方一员。”

 “本将许诺给予特赦。”

 “只要为大秦披甲出征,听从号令,便可享有正式军人待遇,列入预备军人序列,每月领取半薪。”

 “临阵杀敌,每斩敌一人,即可获正式军人身份及相应军功爵位。”

 赵迟声音洪亮,振聋发聩。

 顷刻间,阳城内外无数降卒震惊不已,难以置信的表情写满面庞。

 赵迟未曾料想提出的条件竟如此优厚,这对降卒而言无疑是重生之机。

 他的提议无疑是巨大恩典——相较于沦为奴隶或充当炮灰,这份选择既保全了尊严,又赋予他们成为秦军战士、拥有平等权利的机会。

 只要忠于秦帝国,即可成为预备军人,享受半薪待遇。

 对于已沦为奴籍者,这更是难得的福祉;投身战场后,还能彻底摆脱降卒身份,融入秦军体系。

 这是赵迟带给他们的新生与未来希望。

 此刻,降卒内心百感交集,激动难安。

 “将军,”

 屠睢神情严肃,开口道,“自我国施行变法以来,对降卒仅采流放或编入刑徒军两种处置方式。”

 “此举是否违背律例?若奏报咸阳,恐招责罚。”

 章邯连忙附和:“将军,此事还需慎重考虑?若被大王追责,恐难辞其咎。”

 两位将领不知将军决策,若早知详情,必全力劝阻,因这关乎十几万降卒生死。

 但他们低估了赵迟决心。

 降卒满怀期待注视赵迟,目光充满恳切,心中忐忑不安。

 他们的命运全系将军一念之间。

 “够了!”

 赵迟厉声喝止。

 “将军息怒。”

 屠睢与章邯忙跪拜。

 韩将军受命镇守韩国,掌管军务,在外作战无须事事听命于君。

 我国处置降卒确有缺失,若我不纠偏,岂非纵容问题延续?

 纵观列国,战乱持续八百年,我大秦应运而兴。

 大王志在天下一统,结束纷争。

 秦与诸国之战,实为同族之争。

 无论韩、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魏还是秦帝国,皆同宗同源,共享炎黄血脉。

 多年战乱,谁能悟得彼此本为一体?

 兄弟相争虽非良策,但秦帝国以战止乱,功不可没。

 韩军虽败,亦属炎黄子孙。

 若一直视降卒如敌,又怎能凝聚全族之力实现天下统一、民族安定?

 赵迟认为,天地广阔,华夏本是一体。

 秦帝国以战止戈,是为正义之举。

 民众常受权贵蒙蔽,而秦当承此重任,引领族人脱离困境。

 今日,我愿为秦、为天下、为炎黄血脉迈出第一步,改革对待降卒的旧制。

 即便将来大王怪罪,我亦愿独自承担,绝不推诿他人。

 赵迟言辞笃定,神情刚毅。

 此言一出,秦军将士与降卒皆感钦佩。

 尤其降卒,眼中满含感激。

 赵迟言语真挚,每句都直击人心。

 诚然,各国纷争不断,伤亡无数。

 但正如赵迟所言,谁又能忘却诸国同根同源?

 长久以来,各方对抗,百姓深受其害。

 今是结束之时。

 尽管各族分属不同邦国,却终归同宗同源。

 此时,城外近二十万民众默然无声,连天际似亦屏息。

 片刻后,

 “将军仁厚。”

 “我愿以命相随,效力大秦。”

 “将军仁厚。”

 “愿追随将军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