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廷尉言辞过激(第2页)

 忽报上将军桓漪求见,蒙武颇为惊讶。

 祖龙准奏,桓漪入殿。

 桓漪披甲而入,单膝跪地:“臣桓漪,叩见大王。”

 “平身。”

 祖龙示意,随即问,“今日何故从蓝田大营返京?”

 桓漪答:“蒙武与王翦在外征战,臣留守蓝田,今述职回朝,特来觐见。”

 言及赵迟,桓漪嘴角含笑:“赵迟镇守韩国,是吧?”

 李思与蒙武目光齐射桓漪。

 “确如此。”

 祖龙点头,“赵迟掌管韩地防御。”

 桓漪续道:“大王,赵迟乃奇才,智勇兼备。

 臣虽驻蓝田,却对其一举一动尽知。

 年少有为,堪当大任。”

 “闻他革新降卒处置法,既赦免其罪,又许加入我军,此策甚妙,既能收服降卒,又能助其重获新生。”

 “往昔我朝处置降卒有两种方式:一者散居劳作,耗资且隐患多;二者编入刑徒军,虽可减少伤亡,却易反叛,屡陷险境。”

 “赵迟别出心裁,善待降卒,视如兄弟,融入我军体系,并以精锐监军,隐患尽除。”

 桓漪兴奋道:“此为良策,降卒安置最佳之道也。”

 祖龙闻言莞尔:“桓老将军,真识才之人也!”

 赵迟出身雍城大营,桓漪对其极为赞赏,蒙武闻后亦自豪地夸赞。

 王翦、桓漪、蒙武心中皆以建功立业、培育英才为目标,而雍城大营举荐的赵迟,自然成为秦帝国瞩目的焦点。

 桓漪冷哼一声,对蒙武的得意显露不满。

 “廷尉言辞过激。”

 桓漪继续说道,“赵迟擅改我朝对待降兵的规矩,此乃大错,今日我正欲奏请君王严惩。”

 李思听桓漪称赞赵迟,立即焦急反驳:“廷尉又要玩什么花样?赵迟身为最年轻主将,战功卓着,助我灭韩,到您这却成重罪了?”

 “本将虽愚钝,却懂是非。

 赵迟此举实属大功,关乎日后我朝攻六国、统一天下,我急入宫正是为此上报君王,蓝田军营也会效仿赵迟的做法。”

 “若廷尉认定赵迟有罪,我桓漪绝不认同!”

 桓漪目光灼灼盯着李思,语带不满。

 “桓将军所言有理。

 赵迟处理降兵方式堪称典范,以收服民心为主,威慑为辅,足以令降者全心归顺。

 我也恳请君王推广此法,免去降者反叛之忧。”

 蒙武随之附和。

 “你……你们……”

 见蒙武与桓漪力挺赵迟甚至为其请功,李思气得说不出话。

 朝堂之上,李思虽掌刑罚,众人对他略有忌惮,但蒙武、桓漪为上将军,毫不畏惧。

 “恳请君王裁决。”

 秦法严明,无人敢违,即便皇族亦然。

 李思脸色阴沉,再次向祖龙行礼。

 显然,他已将此事交由祖龙定夺。

 祖龙冷冷扫了李思一眼,眼中透出失望,未再多言,而是看向沉默的大臣们。

 “赵迟在韩境修订降兵处置法令,相邦及诸位爱卿有何见解?”

 祖龙以威严之声问。

 “臣以为,我大秦律法不可违逆,然为保国安定,因地制宜亦非不可。”

 王绾站出答道。

 此言一出,众人皆无奈摇头,看似周全,实则无立场。

 身为丞相,王绾在吕不韦失势后继任,其圆滑世故维持朝廷平稳,亦有一定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