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战事拖延越久,损耗越大(第2页)

 冯去疾察觉气氛异常,急忙解释。

 “赵迟,正是赵迟。”

 “年岁渐长,记忆有些模糊。”

 夏无且突然醒悟,轻拍额头。

 “不知您今年多大岁数?家中双亲又在哪里?”

 夏无且回过神,继续提出令人费解的问题。

 大殿内,赵迟无奈望向冯去疾,眼神似在询问:咸阳的夏无且也是如此吗?

 冯去疾回望了同样无奈的眼神,表明自己也不明所以。”夏御医,您特意从咸阳赶来,我们正在商讨军国大事,对此深表感谢。”

 他又补充道,“不过,为大秦长远计,这一步也是不得不走。”

 赵迟被夏无且的举动弄得哭笑不得,心中满是无奈。

 初见便被如此打量并询问家世,确实有些不合时宜。”对,对,对。”

 赵迟连连点头,嘱咐李青道:“夏御医远道而来,你安排好住处,准备膳食,切勿怠慢。”

 “明白。”

 李青恭敬领命。

 随后走向夏无且:“夏御医,请。”

 虽稍感失落,但见赵迟忙于公务,夏无且未再多言。”赵将军,冯大人,韩大人,告辞。”

 “告辞。”

 众人拱手作别。

 夏无且作为秦王亲信,其地位不容小觑。

 即便王绾身为相邦,也不敢轻视。

 直至夏无且随李青离去,赵迟才按捺不住好奇。

 “老冯,夏御医平日也是这般性子?”

 “并非如此。”

 冯去疾答得干脆,脸上带着复杂神色,“今日之举令我亦感意外。

 以往他甚是沉稳,除王上有召或大朝会外,极少露面。

 今日却判若两人,让我颇为惊讶。”

 “若是朝臣得知,定会震惊。”

 冯去疾笑言。

 韩非开口:“我想夏御医将赵将军视作后辈,不然不会如此询问。”

 “也许吧。”

 赵迟点头,显然并未放在心上。

 天下之大,面貌相似者不乏其人,或许是夏御医认错。

 此事已引发有心人注意。

 此策已然成功。

 赵、魏两国以为我等伤亡惨重,必会在月内出兵。

 赵魏降卒可用?

 无须担忧。

 韩地大军整装待发,旧部均为精锐老兵,愿效忠于秦。

 然粮草运输之事,尚需冯大人费心。

 赵迟正色道:“粮草无忧。”

 韩地粮草可调配,亦可上奏王上,必获支持。

 冯去疾应允。

 行军打仗,终归是粮草与钱粮之争,易扰民生。

 战事拖延越久,损耗越大。

 此非我所忧。

 唤屠睢与章邯入帐。

 军情要务,断不可缺这二人。

 随即,

 详议破敌之策。

 赵迟帐旁,隔一营帐之处。

 夏无且坐在榻上,放下药箱。

 老者眉宇间满是沉思与回忆。

 “阿房。”

 赵魏联军驻扎于韩国南阳,靠近函谷关,王翦率十万大军镇守。

 主帐内,赵魏将领齐聚。

 主位左右分别坐着魏将与赵将,气氛凝重。

 “诸位将军,当前局势如何?我军是否南下?”

 赵将率先发问。

 魏将沉思片刻说道:“王翦大军压境,贸然南下风险极大。

 不如先探明虚实,再制定对策。”

 赵将点头称是:“魏兄所言极是,我军可派遣斥候侦查敌情,联络友军共商良策。”

 副将附议:“若能联合其他势力,或许可以牵制王翦兵力,为我军争取更多时间。”

 魏将看向赵将:“赵兄之意呢?”

 赵将略作思索回答:“既然如此,我军当务之急是确保粮草供应,加强防御,以防敌军突袭。”

 双方达成共识,决定先稳固态势,伺机南下。

 赵国上将庞煖落座,身旁是魏国将领魏泰,年约二十,现任魏军主帅,亦为魏宗室成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