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实在我辈之幸(第2页)

 王绾按捺不住好奇,问道:"陛下,究竟何事?韩地传来捷报,可您的欣喜似超出胜利本身。

 莫非赵迟真击溃敌军?"

 此言一出,殿内静默,众人目光齐聚祖龙,屏息凝神。

 祖龙喜形于色:"赵迟所创奇迹远不止于此。”

 显而易见,能让秦王如此动容之事,必有非凡之处。

 "诸位静听。” 祖龙示意安静。

 "魏国公子魏泰,已被赵迟一箭射杀。”

 他愉悦地宣告。

 "魏泰?那个魏无忌视为接班人的青年才俊?"

 "竟死在赵迟手中,这确是喜事。

 此举足以震慑魏国,令其惧怕我秦帝国的强大。

 魏无忌悉心栽培的英才,终究未能达成使命。”

 提及魏泰,群臣恍然。

 尽管他在外声名不显,但魏国视其为耀眼新星,才智过人。

 未及众人消化,祖龙再度发声。

 "赵国名将庞煖,亦亡于赵迟之手。”

 此言一出,朝堂瞬间沉寂。

 诸臣震惊失语。

 魏泰虽为魏国新锐,未来可期,但当下影响有限。

 相较之下,庞煖地位迥异。

 他威名赫赫,智谋卓绝,作为赵国元老级将领,与廉颇齐名,是赵国的中坚力量。

 民间流传:"赵国有廉颇、庞煖、李牧,则固若金汤,坚不可摧。”

 如今,

 赵国顶级将领就此陨落。

 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死于秦帝国年轻将领赵迟之手。

 庞煖亲率大军攻秦,无疑为赵军主帅,甚至可能是赵魏联军统帅。

 魏泰年少资历浅,绝无可能指挥庞煖。

 庞煖之死表明,赵迟已彻底击败赵魏联军。

 否则,以庞煖的身份,怎会轻易丧命?

 "庞煖,这位赵国老将,竟死在赵迟手里?"

 "难怪大王如此欢欣,失去庞煖,赵国必定元气大伤。”

 "此战之后,赵国实力定会大幅削弱。”

 "庞煖阵亡,实为我秦帝国之幸。”

 这等喜讯,怎能不让大王开怀?

 满朝文武议论喧嚣,人人神情振奋。

 韩地之战虽未亲见,但庞烦战死的消息传来,已足够昭示战局的走向。

 秦帝国此番必是大胜无疑。

 祖龙心中早有所料。

 庞烦,那位威名显赫的赵国上将,屡次令秦帝国受困,今日终被除去,举国欢腾自在情理之中。

 然而,此捷报的意义远超想象。

 相较庞烦与魏泰,韩地一战中斩杀敌军的数量更让祖龙激动。

 “赵高。”

 “宣捷报。”

 祖龙将捷报交予赵高,沉声下令。

 “臣领旨。”

 赵高接过捷报,快速浏览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高声道:“冯去疾奏报,韩地捷报至!”

 “赵迟将军巧布妙局,诱敌深入,使其轻视我韩地兵力。”

 “此战,赵迟将军于南阳设防,坚守城池,摆出孤立无援之势,坚守月余,重创敌军。

 后佯装疲惫,引敌深入,直至某日城破。”

 “我军从容撤离南阳,留敌一座空城。”

 “敌军入城后,赵迟将军的计策得以完全施展。”

 “早在行动之前,赵迟将军便安排百姓撤离,并在城内藏匿大量易燃之物,敌军入城即被困,难以逃脱。”

 “赵迟将军命潜伏的精锐点燃火油,南阳瞬间化作火海,敌军十余万尽数葬身火场。

 此战,我大秦大获全胜。”

 “以微小代价换取巨大胜利。

 此役击退赵魏联军十八万,其中包括数万骑兵及十二万步兵,最终杀敌近十万,俘虏八万。”

 “我军仅阵亡两千余人,负伤数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