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此话绝非虚言(第2页)

 长久以来,秦军中精通骑射者均为精锐。

 “确实如此。”

 “这就是骑射的难点所在。”

 “不过上将军已找到解决之道。”

 “完全不必耗费太多力气,也不必像以前那样紧紧夹住马身。

 我国所有骑兵都能做到骑射。”

 屠睢语气坚定地说。

 “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?”

 “还请屠睢将军指点。”

 王贲迅速拱手行礼,目光满含期待。

 “二位将军,请仔细观察我的战马与你们的有何不同?”

 屠睢带着笑意指向自己的坐骑,“此马鞍从上到下连贯一体,下方挂着个奇特之物,可我站在上面毫无压力,根本不用用力夹紧马腹。”

 再看看他们胯下的马匹,除了一个垫子和缰绳外,别无他物。

 “这是何物?”

 王贲惊讶地问道,手指指向那马鞍与马镫。

 “当年上将军镇守韩国时,发现我军骑兵与赵军存在明显差距,于是发明了这两件宝物。

 这是马鞍,稳固舒适且与马背浑然一体;这是马镫,脚踏其上便于操控战马,即便双手脱离缰绳也能自如驾驭。”

 屠睢解释道。

 “有了这两项神奇装置,骑射便轻而易举。”

 屠睢微笑说道。

 王贲与李信目光炽热地注视着马鞍与马镫,甚至下马仔细查看。

 “这样的骑兵利器想必容易打造吧?”

 王贲满怀希望地询问。

 “当时上将军召集全军铁匠,又招募许多韩地铁匠,按照他的设计图制作完成,有了图纸其实并不复杂。”

 对方回答道。

 “于是我们五万骑兵很快配备了这两件神器,战力至少提升了数倍,还能轻松进行骑射。”

 屠睢自豪地说。

 “赵迟上将军实为难得之才,不仅治军严格,勇猛无敌,还发明了能极大提升我军骑兵实力的装备。”

 王贲由衷称赞。

 “屠睢将军,”

 李信带着疑问插话,“既然这些宝物已经铸成,为何不向大王禀报呢?若给我们的骑兵装上马镫与马鞍,战力定会倍增!”

 屠睢尚未回应,一个年轻却威严的声音便响了起来。

 “马镫与马鞍虽已制成,但未经实战检验,因此未向大王汇报。

 然而这次实战证明,它们确实优于赵国的胡服骑射。

 我已经草拟好奏折,准备呈交大王。”

 王贲与李信转头望去,见到说话之人后,神情瞬间变化,眼中满是惊异。

 “这……难道是大虫?”

 “血红的大虫?”

 “终究成了坐骑。”

 “赵迟上将军,”

 “果真如传闻所说,这般年少。”

 赵迟现身,王贲与李信心生震撼,满是敬仰。

 虽辈分稍长,但面对他时,众人仍觉其气度丝毫不输上将军,不禁心中微颤。

 “属下王贲。”

 “属下李信。”

 “拜见上将军。”

 二人迅速下马,拱手行礼。

 “两位将军威名远扬。”

 “此次邯郸之战,赵军败退皆因上将军之功,我等未尽绵力。”

 王贲谦逊回应。

 “万不可如此说。

 若非王翦大将军及时增援,廉颇不会孤注一掷强攻,我也无从取胜。”

 “两位将军同样功绩卓着。”

 赵迟微笑道。

 此话绝非虚言。

 若非王翦大军震慑,赵军早已破城,廉颇亦不会拼尽全力甚至冒死攻伐。

 郭开更是关键人物,若非他劝赵偃撤退,擂鼓收兵便不会中止,廉颇率军逼迫的局面也将无法缓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