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此刻也无计可施(第2页)

 王翦听罢,摇首否决。

 “为何?”

 “赵国只剩代地,我大秦灭韩之后,赵、魏等国深陷恐惧。

 赵国即将倾尽全力,你以为其他诸侯会坐视不理?”

 “代地与燕国接壤,若我大秦与李牧陷入消耗战,燕国会置身事外?齐国又怎会漠然?”

 “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。”

 “李牧坐镇代城后,已洞悉我大秦的战略意图。”

 “要么我大秦需付出巨大代价与之殊死一战,而他亦下定决心,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,也定要重创我大秦。”

 “他赌我们不敢正面交锋。”

 王翦严肃说道:“若论消耗战,他正得其所愿。”

 桓炀焦虑追问:“那该如何是好?”

 王翦长叹:“李牧依仗城防优势,十余次进攻已使我军折损上万人,伤者更是数倍于阵亡者。

 如今他实力未减,我军却元气大伤,代地难以攻破,何以回报大王的信任?”

 桓炀不甘言败:“难道真只能眼睁睁看着代地攻不下?”

 王翦亦摇头叹息。

 身为将领,深知战事残酷,但面对李牧部署的十万大军,强攻代城的代价实在过高。

 “即便倾尽全力,至少也要牺牲十万将士,才有可能攻下此城。

 战场瞬息万变,这还是保守估计。”

 众人沉默不语。

 李牧堪称英雄,赵国最坚韧的将领,其布防滴水不漏,欲战胜他,唯有殊死一搏。

 然而,李牧无所畏惧,秦帝国若损失过多兵力,统一天下的计划也将受阻,需耗费大量精力恢复元气。

 王翦与桓炀虽为老将,此刻也无计可施。

 他们只有两个选择:

 要么不惜代价强攻,但会造成惨重伤亡;要么采取消耗战,可其他诸侯国绝不会坐视秦帝国独占代地,也不会任由李牧的抗秦主力壮大,必定全力支援。

 灭赵之战看似难以企及,身为秦帝国两大主将,统领十万大军却久攻不下,不仅朝臣会弹劾,连君王亦会震怒。

 忽闻帐外急报,打破沉寂。

 亲卫快步入帐,欲报急讯,却见诸将皆默然不语,一时不知所措。

 “何事?”

 王翦目光扫过。

 “赵迟上将军率军至营外。”

 亲卫恭敬禀告。

 赵迟二字出口,王翦与桓漪眼中微光闪过。

 赵迟因战功连升两级,今为大上造,此皆因屡破强敌,庞煖、廉颇等赵国老将皆非易与之辈。

 或许李牧难缠,但赵迟或有妙策。

 “走,迎接赵迟。”

 两人相视一笑,异口同声。

 赵迟若仅为偏将,二人未必亲迎,然其地位与己等相当,同为上将军、大上造,此举合情合理。

 遂领诸将出营,片刻即至营外。

 赵迟率五万铁骑而至,坐于血虎之上,屠睢随侍身旁。

 “赵迟上将军。”

 王翦爽声招呼。

 “久仰大名,今日终得相见。”

 桓漪亦大笑寒暄。

 三人并肩而行,身后诸将随从。

 赵迟凝视二人,嘴角含笑。

 入伍之初,他只盼建功立业,归乡迎娶烟言,不曾想如今成就远超预期。

 短短数年,他成秦帝国高位上将,封大上造,享百里封地、数万亩良田及数千奴隶,早已超脱昔日设想,亦深谙当下局势,历史中的人物或为其部属,或为同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