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以攻心为主(第2页)

 赵迟战无不胜,堪称常胜将军。

 即便祖龙公布代地之战捷报,群臣依旧难以置信,许久才回过神来。

 秦王政道:“李牧此次投降,使我国免战火之灾,也避免了伤亡,此乃大功。”

 “赵迟承诺,李牧归降后仍将统率十万大军,镇守代地北境。”

 秦王补充道。

 群臣齐声祝贺,无人异议。

 毕竟,李牧原为赵国名将,曾让两员秦军上将败退,足见其军事才华。

 他为族人投降,尽显忠义,继续统领大军既能安定代地,也能让十万将士安心,彰显了秦王的宽宏大度。

 蒙毅起身奏报:“赵迟功勋卓着,此次灭赵之举,他功不可没,应居首功。”

 秦王许诺:“待赵迟返咸阳,必有厚赏。”

 虽未谋面,秦王对赵迟的赫赫战绩充满期待。

 祖龙大胆启用未曾谋面的臣子,此举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胆识。

 王绾起身禀告:“大王,赵迟虽已封为上将,但麾下兵力不过十余万,尚未构建稳固的大营。

 平定赵国后,需考量他在何处安营扎寨。”

 祖龙沉思片刻,点头赞同。

 蒙毅随即提议道:“赵人秉性刚强不易驾驭,赵迟曾治理韩地且经验丰富,若由其掌管赵地军务,必能胜任。

 在赵地设营既可稳固局势,亦可作为进击齐、燕、魏、楚的战略据点。”

 祖龙颔首认可,下令命赵迟于邯郸构建主营,驻军十万,并派遣冯去疾的副手韩非赴咸阳另行安排。

 得知韩非即将入咸阳的消息,李思心中焦虑。

 韩非若滞留韩地,尚远离权力中心,但一旦踏入咸阳,定会引起祖龙关注。

 纵使李思忐忑不安,却不敢出言反对。

 众臣随之随声附和,称颂祖龙圣明,待赵迟部署完毕后,即可返咸阳受赏。

 “李牧、韩非和赵迟同往咸阳。”

 “王翦与桓漪在赵地休整一月后,交接防务给赵迟,便可班师回朝。”

 祖龙沉稳道。

 ……

 邯郸,龙台宫。

 “上将军。”

 “咸阳传来王诏,正在宫外等候。”

 屠睢步入大殿向赵迟通报。

 “王诏?”

 赵迟含笑起身,心中满是喜悦:“来得真快啊,烟言,我很快就能回家探望你了。”

 身为统帅,无王诏不可擅离驻地。

 若当年赵迟因李烟言生产之事提前返程,必触重律。

 “上将军。”

 “赵国既亡,疆土归秦,消息传递顺畅,咸阳使者亦未误期,八日之内可达邯郸。”

 章邯笑意盈盈。

 “走,随我去接旨。”

 赵迟下令。

 众人缓步出宫。

 此时,殿外已有数名禁卫候着,见赵迟出来,立即表露敬意。

 “见过上将军。”

 禁卫躬身行礼。

 “诸位无需多礼。”

 赵迟忙笑答。

 其威名远扬,将士见之无不尊崇。

 “上将军。”

 “大王有旨。”

 一名禁卫呈上王诏。

 赵迟不敢懈怠,当即跪拜:“臣赵迟,恭领王诏。”

 “臣等恭聆王诏。”

 屠睢、章邯、任嚣等众将及文武官员相继跪下行礼。

 “秦王诏曰:上将赵迟于灭赵一役功勋卓着,天下皆知,寡人甚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