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魏无忌与魏王皆丧命于此(第2页)

 “臣遵旨。”

 士卒随即取出捷报,展开后高声朗读:“臣赵迟,敬呈大王。”

 “承蒙大王信任,臣得以担任灭魏之战的统帅。

 返回赵地后,臣昼夜不懈,数月后秘密联络王翦将军,命令函谷大营向东进攻魏国,而臣则率军从赵地南下夹击魏国。”

 “在边境,臣突破了魏国庞雄统帅的二十万大军防线,成功占领边境要塞。”

 “魏无忌从边境撤回保卫大梁,召集全国兵力守护都城,企图依靠坚固城墙抵抗我军,同时等待齐、楚、燕等国援军,伺机反击我秦帝国。”

 “臣与王翦将军统领的五十万大军将大梁围困十八日,却始终按兵不动……”

 说到这里,士卒略作停顿。

 这短暂的沉默让满朝文武甚至祖龙都感到疑惑不解。

 围困大梁十八日却不发动攻击,这如何算得上大胜?

 难道只是边境小胜?

 若真是如此,为何要派赵迟的亲卫专门前来报喜?

 就在众人疑惑之时,

 士卒再次诵读:“魏无忌身为魏国栋梁,手下约有四十万兵力。

 强攻之下,我军必然损失惨重,因此臣决定围而不打,另寻破敌良策。”

 “我军十万精锐挖掘沟渠,函谷大营十万精锐砍伐树木制造船只。”

 ……

 “八月十九,黄河泛滥,大梁城变成汪洋。”

 ……

 此话一出。

 祖龙瞳孔收缩,震惊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满朝大臣也被这一奇策惊得哑口无言。

 “掘开河堤,任洪水淹没大梁?”

 “此计真的可行吗?”

 “即便魏无忌将大梁守备修筑得坚不可摧,面对天灾也是无可奈何。”

 “从这捷报来看,赵迟将军似乎已经立下大功。”

 “若是真的,大梁被淹,魏国将被我秦吞并大半,只需逐步蚕食剩下的土地,不出几个月,魏国便会完全归我所有。”

 想到这里。

 百官眼中都闪过一丝震撼。

 毫无疑问,赵迟借助黄河之力摧毁大梁的策略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难以想象。

 “臣借河水之势,一举颠覆敌军。”

 “将近四十万魏军在洪水中溃败,大梁变成废墟。”

 “臣未损一兵一卒,便攻陷魏国都城,摧毁其根基。”

 “大梁变为水乡后,臣乘船入城,斩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和魏王。”

 “魏国大部分地区已被臣掌控。”

 “剩余的土地和城池,臣至多四个月,即可全部收服。”

 “此捷报,乃臣赵迟所呈。”

 话音落下,传令士卒也难掩激动。

 满朝听闻捷报,寂静无声。

 即便权倾天下如祖龙,此刻也难掩内心的狂喜。

 “赵迟吾儿,实乃战神,秦之战神,天下无敌。”

 “得迟儿为继,是吾之福,亦是亡妻冬儿冥冥庇佑。”

 祖龙心绪激荡,仿佛又听到了那震天的捷报声。

 他深感赵迟引黄河之水淹大梁之举,彰显了何等非凡的胆略与气概。

 短短两月,魏国根基尽毁,再无力与秦抗衡。

 魏无忌与魏王皆丧命于此。

 这般手段,这般才能,世上几人可敌?唯有祖龙之子赵迟。

 ……

 标题:祖龙封赵迟为武安君

 许久,祖龙才回过神来,眉眼间满是真挚喜悦。

 赵迟在外征战屡建奇功,令身为父亲的他无比自豪。

 众人常以为祖龙虽才智超群,却子女平庸,但赵迟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看法。

 他是大秦最杰出的统帅,所向披靡。

 “妙哉!妙哉!妙哉!”

 祖龙连声赞叹,难掩兴奋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