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此言长久盘旋于蒙毅脑海中(第2页)

 “大王当真有意立主上为储君?”

 韩非目光严肃,直言相询。

 蒙毅笑意盈盈:“大王亲口所言,怎会有假?”

 韩非略作沉吟,道:“我明白了。

 当年大王未能迎回主上之母,定是受制于宗室与权臣压力。

 如今若骤然相认,虽能使主上正名,却也难免招致宗室与诸公子联手排挤。”

 他继续说道:“内斗必令主上陷于危境,甚至动摇国本。

 当今秦帝国虽强,齐、楚、燕、赵尚未归服,外患犹存。

 大王待天下一统后再行相认,实乃睿智之举。

 届时海内平定,朝局安稳,纵有变故,大王亦可从容应对。”

 韩非心思机敏,瞬间洞悉其中利害。

 难怪李思对他颇为忌惮。

 蒙毅叹服:“难怪世人称颂公子非,一点即通!”

 韩非淡然一笑:“蒙兄可知,我家与你一样,皆是武安君的坚定追随者。”

 蒙毅颔首:“我家并无二心,因与武安君同舟共济。”

 韩非稍作思忖,说道:“话虽如此,我二人仍有区别。”

 蒙毅困惑:“有何不同?”

 韩非解释道:“你效忠的是主上的地位,而我效忠的是主上本身。

 你能理解吗?”

 蒙毅郑重点头。

 虽话题相同,二人立场却截然对立。

 蒙家效忠的是嬴姓王权与赵迟作为大秦嫡长子的地位,但这一忠诚存在隐患——一旦王权易主或赵迟失去储君之位,问题便会显现。

 而韩非仅忠于赵迟个人,不论身份如何变化,他对赵迟的忠诚始终不变。

 此乃他与蒙家的本质差异。

 蒙毅听罢陷入沉思。

 诚然,他们都以赵迟为中心,但对其意义却大相径庭。

 “你说得对,我家与你确有分别。”

 蒙毅坦然承认。

 “此事至此,我会铭记今日之语,望你也同样记取。”

 “告辞。”

 韩非深知,虽目标一致,信念却有分歧。

 他愿为赵迟倾尽所有,乃至生命,不计身份;而蒙家未必如此。

 在赵迟登基之前,韩非难以全然信任蒙家。

 “不知多少人效忠武安君?何谓武道?”

 蒙毅目送韩非远去,目光落在被击碎的石柱上,不由发问。

 “主上若视你为亲信,自会告知。”

 “以现状观之,你们尚不够资格。”

 韩非拱手告退,不失礼数。

 既已明晰彼此意图,他便径直离去,留下仍在思索的蒙毅。

 他缓步走到石柱前,指尖轻触掌印,深邃如刀刻,石柱满布裂痕。

 “这般破坏力,真的仅凭人力便能达成?”

 “何谓武道?”

 武安君隐藏的秘密何在?

 莫非他是仙人转世?

 蒙毅喃喃低语。

 目睹如此惊人的隐秘,蒙毅今后的生活难寻平静。

 此秘密太过震撼人心。

 若将其公之于众,恐怕无人信服。

 “你我同为主上尽忠,然立场有别。

 汝效忠于主上之位,吾则忠于主上其人。”

 此言长久盘旋于蒙毅脑海中。

 他深知其中深意。

 最终,他们未能深入赵迟势力核心,蒙家与赵迟仅维持表面和善,从未彻底臣服。

 “此事还需徐徐图之。”

 “依目前情势,武安君所控之秘,外人难窥一二。”

 “似需请父亲至咸阳商议。”

 蒙毅心境平和,沉思默想。

 次日清晨。

 赵迟酣睡醒来,神采奕奕。

 “老爷。”

 甫一离榻,数名盛装丽人便立于榻旁侍奉,人人姿容秀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