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人心难测,此乃大王所言

秦始皇的话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。

 “确实如此。”

 “秦始皇所言甚是。”

 公文虽无生命,但在世间却至关重要。

 若轻视它们,又如何能求得国泰民安、百姓安康呢?

 公文乃治世之要器,承载君主治国之道。

 一念之间,兴废立见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 赵迟听闻祖龙简短的话语后,豁然开朗,仿佛踏入全新境界。

 他心中震撼,默然思索,最终恭敬地向祖龙行礼,表达感谢。

 祖龙深知无人能代其教导赵迟权责并存的道理,因此特意命其阅审公文。

 赵迟虽已位列武安君,权势仅次于丞相,但祖龙提醒他,权柄愈重,责任愈大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
 赵迟虽有所领悟,但理解尚有偏差。

 祖龙并非因他高位而授此重任,而是因其为亲子,且早已确定为储君。

 若换作外臣,纵使官职再高,也无缘此机会。

 “迟儿,权柄愈重,波及愈广,若误入歧途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 祖龙语重心长地叮嘱。

 赵迟肃然应诺:“父王教诲,儿铭记于心。”

 “这些年来父王疏于督导,往后必弥补你的不足,助你成为一代明君。”

 宫墙之外,韩非与冯劫同行交谈。

 冯劫提及章台宫中的情景,仍感震撼。

 他深知此事不可轻泄,只愿与韩非等少数挚友分享。

 “君上对武安君的信任远超想象,连如此关键之事也委以重任,诸位公子恐怕从未享受过此等殊荣。”

 冯劫感慨道。

 韩非分析道:“君上不仅希望武安君领军,更想全面磨砺他,包括涉猎政务。”

 “今日让武安君审公文,或许正是为此考量。

 武安君擅长军务,但缺乏政务经验。”

 “君上或正借此填补他的空白。”

 韩非笃定分析。

 若赵迟的真实身份被知晓,答案便显而易见——君上有意栽培他为大秦嗣君。

 如今让他熟悉政务,也是为日后公开身份、登储君之位铺路。

 “韩兄见解通达,君王确有意培养一位精通军政的重臣。”

 冯劫赞同道。

 “任谁看来,这都是最合理的安排。

 君王对主上的栽培恩情深厚,然而谁能想到主上竟是君王之子,更是君王至爱所出。

 若非蒙毅将军点明,我也毫不知情。”

 “此事万不可外泄,待主上父子相认之时自会明晰。”

 “主上胸怀寰宇,殊不知这天下原是他所有。”

 “也许等他得知那日,连他自己也会震惊。”

 韩非唇角微扬,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
 主上父子相认、被立为太子储君之时,该是怎样的盛景?

 “韩大人,你在朝堂上多次为武安君辩解,看来你们交情甚笃。”

 冯劫疑惑问道。

 “确实如此。”

 韩非坦然回应,“若非武安君昔日劝诫,我恐怕早已陨落,更别说位列九卿,为国效力。”

 “不仅如此,他还救过我的性命。”

 韩非补充道。

 冯劫惊疑地追问:“武安君竟然救过你?”

 “此事令兄冯去疾知晓,他回朝后会详细讲述。”

 韩非微笑不语,不愿多言。

 昔日韩非与冯去疾推心置腹,而对李思则嗤之以鼻。

 “此事必有隐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