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心中已有所记(第2页)
祖龙环顾四周,“若无事,退朝吧。”
祖龙挥袖欲离时,文官列队上前。
虽无显赫权势,却因受敬重而缓缓起身者是长公子扶苏的老师淳于越。
多年置身朝政外,专注礼法规矩的他开口:“臣有奏请。”
淳于越站起,高声道:“齐楚既亡,大秦一统。
大王功盖千古,远超历代君主。”
“为保大秦万世基业,臣斗胆建言。”
“大王当以礼法治国,以仁义安邦,方得天下太平。”
“自古传承最重要。”
“大王登基以来,宫中未立王后,后宫无主多年,未定储君,此有违祖制。”
“昔日天下未定,大王心系苍生,应以社稷为重,统御四海。”
“今四海已平,治国关键在于礼法。”
“大王乃天下表率。”
“后宫不安,则大秦难安。”
“朝局无储,则大秦难固。”
“臣恳请大王在天下安定时,早立储君,安定民心,奠定万世基业。”
淳于越直言不讳,句句紧扣礼法祖制。
祖龙听完淳于越的话后,眉间微蹙,待其说完,唇角泛起浅笑。
“淳于大人见解独到。”
“往昔天下纷争不断,不立储君是为了顾全大局。
如今四海归一,大秦无外患侵扰,设立储君协助理政势在必行。”
淳于越话音刚落,王绾即刻起身附和:“大人所言甚是。”
其余文官随之响应:“赞同淳于大人的见解。”
“臣等一致拥护。”
众人齐声附和,但少数人保持沉默,静观其变。
“立储之事确需尽快商议。”
“一统之日,便是陛下确定储君之时。
然储君之位,并非如你们所愿。”
蒙毅与韩非相视一笑,虽表露期待,内心却更复杂。
昔日陛下曾言,天下一统时便是与长公子赵迟相认之际,届时将追尊赵迟之母为王后,赵迟亦将成为嫡长公子,陛下自当顺势立赵迟为储君。
“陛下。”
“归来之日,便是您认祖归宗之时,大秦终究是您的天下。”
韩非心中激动。
待朝堂欢呼渐息,祖龙仍平静凝视众人。
直至完全安静,祖龙缓缓开口:“寡人亦该认真考量立储之事了。”
此言一出,淳于越眼中闪过欣喜。
大王终同意立储了。
淳于越再次进言:“臣斗胆禀报陛下,公子扶苏仁厚贤德,身为长子,在礼制与能力上皆宜为储君。
臣恳请陛下立扶苏为储君。”
“稳定根基,制定国策。
后宫之首,应由郑夫人担当。”
“如此,可保大秦长久太平。”
淳于越高声奏报,扶苏一派随声呼应:“臣赞同。”
“公子扶苏身为长子,是我大秦嫡长公子,依礼制当立为储君,方可服众。”
众多支持者相继附和,甚至有宗族成员表态支持。
身为长公子,扶苏备受宗室与权贵推崇,支持者人数最多。
“陛下。”
“臣不敢苟同。”
“储君之位,虽按年龄排序,但我国以贤德优先。
胡亥公子与陛下最为相似,聪慧睿智,若立他为储君,必能安定局势。”
李思听毕起身进谏:“廷尉所言极是。
胡亥公子聪颖好学,稍加教导定有作为。
臣附议立胡亥为储君。”
一时之间,支持胡亥的大臣纷纷附和,表面上支持扶苏与胡亥的官员各占半数,连部分武将亦表明支持胡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