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集:物资危机

第五章 江城密语

 长江水在1938年的深秋泛着铁灰色,武汉关的钟声被硝烟浸得发哑。杜志远的布鞋踩过汉口英租界潮湿的石板路,风衣下摆沾满旅途的尘埃,怀表指针指向凌晨三点——这是他和药材商林鹤年约定的会面时间。

 "杜先生胆子真大,现在江面封锁比上个月严了三倍。"开门的账房先生举着煤油灯,镜片后的目光在杜志远肩头的补丁上停留片刻。二楼传来算盘珠子碰撞的轻响,雕花屏风后转出个穿杭纺长衫的中年人,正是汉口"同济堂"的东家林鹤年。

 茶盏搁在酸枝木桌上时,杜志远直接从帆布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清单:"磺胺粉需要五百箱,奎宁片三百箱,还有绷带和消毒剂。"林鹤年指尖摩挲着宣纸边缘,忽然冷笑:"重庆方面的军代表前天刚来过,开口就要两千箱,说什么'优先供应嫡系部队'。"

 窗外传来巡街日军摩托车的轰鸣,杜志远压低声音:"我走的是长江支流的木船运输,避开江阴封锁线。林先生应该知道,上个月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,伤员缺药到用盐水洗伤口——"话未说完,楼下突然传来砸门声,账房先生踉跄着撞进厢房:"日本宪兵队!说是接到密报私囤军资!"

 林鹤年的手在袖中猛地收紧,杜志远已经抓起清单塞进制服内袋:"从后巷走,我引开他们。"话音未落,楼梯传来皮靴的踢踏声,杜志远转身时,枪口正顶住他的眉心。

 第六章 浦江夜色

 同一时刻的上海霞飞路,陈其业的雪佛兰在霓虹灯下急刹。车窗外,"大东亚物资统制委员会"的铜牌在秋雨里泛着冷光,浅野次郎的秘书正站在门廊下频频看表。

 "陈桑让帝国商人久等了。"浅野的日语带着大阪口音,手指敲打着办公桌上的文件,"军方需要三个月内凑齐十万担棉花、五千吨煤炭。"陈其业注意到文件末尾盖着松井石根司令部的红印,喉结滚动着:"淞沪之战后,民间存棉已经..."

 "所以才需要陈桑这样的商业精英。"浅野突然露出笑容,推过个锦盒,"帝国银行的钻石信用卡,额度不限。"盒盖掀开的瞬间,陈其业看见自己映在钻石上的扭曲面容——三个月前,他刚用同样的笑容查封了苏州河沿岸三家给新四军供货的纱厂。

 深夜的清查行动在十六铺码头展开,陈其业的怀表镀着幽蓝的手电光。当踹开第三间仓库时,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,墙角蜷缩着个穿工装的年轻人,怀里紧抱着用油纸裹住的药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