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集:《古城危机之文化破坏》(第2页)

 “队长,管委会发来消息,”林薇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来,“近一周有辆挂外地牌照的工程车频繁进出古城,昨晚暴雨前最后一次离开,装载着长条形的木箱。还有,那个‘蓝鲨’烟蒂的化验结果出来了,唾液dnA比对上了一个叫‘刀疤刘’的惯犯,曾因非法拆解古建被判刑。”

 杜志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古城核心区的红线——那里被规划为“文旅综合体”,开发商承诺会“修旧如旧”,但推土机已经推倒了三座清末民居。他突然意识到,破坏者的目标或许不是某座建筑,而是整个古城的肌理。毁掉几座标志性古建,就能以“结构安全隐患”为由加速拆迁。

 “通知队员,”杜志远的眼神骤然锐利,“重点监控古城内所有工程车辆和外来人员,尤其是携带液压破碎锤等设备的。另外,联系文物修复专家,对‘大夫第’进行紧急加固,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

 第三章 暗斗:榫卯与钢筋的较量

 晨光熹微时,文物修复专家李教授带着团队赶到“大夫第”。他蹲在山墙下,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裂缝,花白的胡须随着叹息微微颤动:“作孽啊!这是典型的硬山搁檩结构,山墙既是承重墙又是分隔墙,这么一搞,整个梁架都可能位移。”他指着墙体上方一道不易察觉的细缝,“看这‘鸡爪纹’,木构架已经受力变形了。”

 杜志远看着李教授团队用竹片和麻布小心翼翼地加固墙体,突然想起祖父曾说,古人建房子不用一根钉子,全靠榫卯咬合,墙倒了屋不塌。可现在,钢筋水泥的“发展”却成了摧毁这种智慧的武器。

 下午三点,林薇在古城西入口拦下一辆可疑的工程车。车厢里盖着防水布,掀开后露出的不是建筑材料,而是几台液压破碎锤和一捆捆崭新的钢丝绳。司机是个络腮胡壮汉,驾驶证和运输证齐全,却在回答“为何携带破碎锤进古城”时眼神闪烁:“呃……去工地检修设备。”

 “哪个工地?”杜志远从越野车下来,手里晃着那半截“蓝鲨”烟蒂,“昨晚在‘大夫第’见过你吧?鞋印都对上了。”

 壮汉脸色骤变,突然猛踩油门!杜志远早有准备,一个侧翻避开车头,同时甩出防爆钢叉卡住车轮。车还没停稳,后排跳下两个蒙面人,挥舞着扳手直冲过来。林薇侧身躲过扳手,一记膝撞正中对方腹部,王磊则配合着用防暴盾将另一人逼到墙角。

 搜查壮汉的手机时,林薇发现了一条未发送的短信:“货已到位,按B方案行事。”通讯录里有个备注为“老板”的号码,归属地显示为邻市。更重要的是,车厢角落散落着几张图纸,上面用红笔圈出了“大夫第”“文昌阁”等六处文保建筑的承重结构,旁边标注着“爆破点”和“撤离路线”。

 “B方案……”杜志远盯着图纸,突然想起昨晚城隍庙捡到的账本残页,“他们可能不止想毁掉‘大夫第’,而是要制造连环破坏,逼管委会启动‘紧急拆迁’。”他立刻联系老陈,“通知所有文保建筑的守护者,加强夜间巡逻,重点保护地基和梁柱节点。”

 入夜后的古城格外寂静,只有巡逻队员的脚步声在巷弄里回响。杜志远守在“大夫第”的门楼里,借着月光看着李教授团队用传统的“支顶法”加固梁架——那些碗口粗的杉木支柱,没有一根铁钉,却稳稳撑起了倾斜的屋檐。他突然明白,守护古建筑不仅是阻止破坏,更是在延续一种与土地共生的智慧。

 凌晨两点,林薇的对讲机突然响起:“队长,文昌阁监控发现异常热源!”

 杜志远的心猛地一沉。文昌阁是古城的制高点,建于明代,全木结构,一旦被毁,整个古城的天际线就塌了。他带着队员冲向文昌阁,远远就看见阁顶的鸱吻在夜色中若隐若现,而阁楼底层的窗棂里,正透出微弱的红光。

 “快!切断电源!”杜志远率先撞开虚掩的木门,一股浓烈的汽油味扑面而来。只见地上散落着几个空油桶,墙角堆着易燃的木料,而文昌阁的承重金柱底部,赫然缠着几圈黑色的塑胶炸药!

 第四章 抉择:在历史的裂缝间

 炸药的定时器显示还有15分钟。王磊趴在地上,用激光探测器扫描炸药引线,额头渗出的汗珠滴在冰冷的青砖上:“队长,是并联电路,有备用引爆装置,强行拆除可能触发爆炸。”

 林薇举着热成像仪环顾四周:“阁楼里没有其他人,但二楼窗台上有新鲜的攀爬痕迹,像是从外面用绳索进来的。”她突然指向金柱根部,“看这里,柱脚的石础被人撬动过,炸药就绑在柱体和石础的连接处——这是整座建筑的受力核心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杜志远抚摸着金柱上斑驳的漆皮,那上面还留着百年前工匠刻下的记号。他想起李教授说过,文昌阁的木柱与石础之间留有缝隙,看似不牢,实则能缓冲地震波,是古人“以柔克刚”的智慧。可现在,这道缝隙却成了安放炸药的最佳位置。

 “不能硬拆,”杜志远突然做出决定,“王磊,你负责用电磁干扰器屏蔽遥控信号;林薇,去搬沙袋,在柱基周围堆起防护墙;我来想办法把炸药转移出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