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集:《高原险情之雪崩预警》

 高原雪警

 海拔4500米的岗巴拉山口,风像刀子一样刮过杜志远的脸颊。他摘下墨镜,揉了揉被紫外线灼伤的眼角,望远镜里,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那片冰川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,在正午阳光下发着冷冽的光。但此刻,这片壮美之下潜藏着致命危机——卫星云图显示,未来48小时内,一股强冷空气将裹挟暴雪袭击这片区域,而监测站的数据已经显示,主峰西侧的雪层内部应力值突破了安全阈值。

 “杜队,省气象局的紧急预警发过来了。”通讯兵小李的声音在对讲机里带着电流杂音,“预计未来36小时内,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将出现持续强降雪,主峰西坡、北坡雪崩风险等级提升至红色。”

 杜志远拧紧眉头,将望远镜转向山脚下的曲松村。这个依山而建的藏族村落,三百多户人家的碉房像棋子一样嵌在山谷里,村口那棵千年古柏此刻也落满了初雪。更让他心悬的是,三天前接到消息,一支由七名大学生组成的登山队正在主峰西侧的冰舌区域进行科考,按照计划,他们今天应该在海拔5200米的二号营地休整。

 “通知全队,立即启动高原雪崩应急预案B方案。”杜志远的声音冷静得像山巅的寒冰,“小李,你负责联系曲松村村委会,让村支书组织村民向东南侧的避险山洞转移,重点关注老人和儿童,半小时内必须开始撤离。小王,你带一组人去县物资储备库,调运500卷防风网、200根钢钎和应急照明设备,一小时后在山口集合。我带二组上山,寻找那支登山队。”

 “可是杜队,现在暴风雪前兆已经出现,能见度不足500米,上山太危险了。”小王忍不住提醒。远处的天空已经泛起诡异的橙黄色,那是强风卷起雪粒形成的“雪尘暴”前兆。

 “登山队的通讯器在海拔5000米以上就失联了,他们不知道危险。”杜志远戴上防风面罩,“曲松村到二号营地的常规路线需要6小时,但我们有‘雪蜥蜴’全地形车,应该能在暴风雪彻底封山前赶到。记住,高原救援,时间就是生命。”

 “雪蜥蜴”是杜志远团队专门为高原设计的救援车,履带式底盘能轻松碾压半米厚的积雪。当车辆轰鸣着冲上碎石坡时,第一粒雪籽砸在挡风玻璃上,发出噼啪的声响。杜志远握着方向盘,目光紧盯着车载gps——屏幕上,代表登山队最后信号源的蓝色光点停留在海拔5300米的冰碛湖附近。

 “二组注意,前方进入冰裂缝区,全员检查安全绳。”杜志远踩下刹车,刺骨的寒风瞬间灌进车厢。他带头跳下车辆,将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“雪蜥蜴”的牵引钩上,另一端系在队员们的安全腰带上。白茫茫的世界里,只有冰爪刮过冰面的“咔嚓”声和风雪的呼啸声。

 突然,走在最前面的队员小张脚下一滑,整个人向右侧的冰裂缝坠去。“抓住!”杜志远一个箭步冲上前,安全绳在他手中猛地绷紧,发出“嗡”的一声巨响。他趴在冰面上,用冰镐死死锚住地面,手臂肌肉因承受巨大拉力而青筋暴起。半分钟后,小张被众人合力拉了上来,脸色苍白地看着深不见底的裂缝:“谢……谢谢杜队,下面全是蓝冰,掉下去就完了。”

 “别愣着,暴风雪要来了。”杜志远拍了拍他身上的雪,抬头望去,原本橙黄的天空已经变成铅灰色,雪花像棉絮一样密集飘落。他们必须在能见度降到10米以内前找到登山队。

 就在这时,小李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:“杜队,曲松村撤离顺利,村民已全部进入避险山洞。县物资队也已抵达山口,正在按你的要求布设防风网。另外……省登山协会传来消息,那支大学生登山队的队长叫林薇,是地质大学的高材生,他们携带的应急定位仪最后信号显示在冰碛湖东侧的山脊线。”

 “冰碛湖东侧?”杜志远心中一紧,那里正是监测数据显示应力最集中的区域。他立刻调整方向,带领队员们沿着山脊线搜索。雪越下越大,狂风卷起雪雾,形成一个个旋转的雪柱,能见度不足5米。他们只能靠着gps和彼此腰间的安全绳摸索前进。

 “快看!那是不是帐篷?”队员小赵突然指着前方模糊的黑影喊道。杜志远眯起眼睛,透过风雪,果然看到一顶被积雪压得变形的绿色帐篷。“林薇!有人吗?”他一边大喊,一边冲了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