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集:《水乡迷影之水鬼传说》

 水乡迷影之“水鬼”真相

 暮春时节,江南水乡周溪镇笼罩在一片潮湿的水汽里。青石板路被连日的细雨浸得发亮,白墙黑瓦的民居倒映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,本该是“家家枕河,橹声欸乃”的惬意景象,如今却被一股莫名的恐慌笼罩。

 “又有人看到‘水鬼’了!”

 清晨的市集上,鱼贩王老五的一声惊呼打破了小镇的宁静。他摊位上的鲜鱼还在木桶里扑腾,人却吓得脸色惨白,手里的秤砣“哐当”掉在地上:“就在西河口,天蒙蒙亮的时候,一个黑影‘扑通’扎进水里,那速度快得根本不是人!水面上还漂起了绿莹莹的光……”

 人群“嗡”地一声炸开了锅。近一个月来,类似的传言像瘟疫一样在周溪镇蔓延。起初是有晚归的渔民说看到河中央有黑影沉浮,后来越传越邪乎:有人说“水鬼”长着青面獠牙,专门拖下水的人当替死鬼;有人说看到它在水底吐着绿泡泡,眼睛亮得像鬼火;还有人说自家渔船半夜被什么东西抓得“咯吱”响,第二天船底竟多出几道深可见骨的爪痕。

 恐惧像水草一样缠住了村民们的脚踝。曾经赖以生存的河道成了禁忌之地。渔民不敢下网,怕被“水鬼”拖走;摆渡的老张头停了船,说“挣再多钱也不如命重要”;甚至连河边浣衣的妇人都改去远处的井台,孩子们更是被严令禁止靠近水边半步。镇上的渔业几乎停滞,水上交通也陷入瘫痪,往日靠河吃饭的周溪镇,如今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焦虑的咸腥味。

 “必须得查清楚。”杜志远合上笔记本,抬头看向窗外雨雾朦胧的河道。接到周溪镇的求助电话时,他正在整理另一起案件的资料。电话那头,镇长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:“杜队长,再这么下去,镇子就完了!老辈人都说水乡的河神惹不得,可这‘水鬼’……”

 团队里的小林性子最急,一拍桌子:“我看就是有人搞鬼!哪来的水鬼,多半是人为的!”

 “未必。”老队员老赵经验丰富,捻着下巴沉思,“水乡河道复杂,水底情况更是难说。当年在云南那边,也有过类似的水怪传说,最后发现是某种大型水生动物。”

 杜志远点点头:“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现象,都得先去现场看看。小林,你准备一下水下探测设备;老赵,联系当地熟悉水性的渔民,了解近年河道变化;我去镇政府调阅周溪镇的水文资料和近期失踪人口记录。记住,动静别太大,别再刺激村民。”

 细雨中,杜志远团队踏入了周溪镇。镇子比电话里描述的还要冷清,河道上看不到一艘渔船,只有几只水鸟惊惶地掠过水面。他们找到最先发现“水鬼”的鱼贩王老五时,他正躲在自家屋里,门窗紧闭,连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。

 “我真看到了!绿幽幽的光,还有那黑影,跟个大青蛙似的……”王老五语无伦次,手指着窗外的西河口方向,“你们可别去啊,那东西邪性得很!”

 杜志远耐心安抚了几句,递过一杯热水:“王大哥,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。你仔细想想,看到黑影的时候,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?比如机械声,或者水花声有没有异常?”

 王老五愣了愣,努力回忆着:“声音……好像除了‘扑通’一声,还有点‘嗡嗡’的响,跟蚊子似的,但又不太一样,时间很短。对了!那绿光不是一直有,就闪了一下,跟手电筒似的,但颜色不对!”

 “手电筒似的绿光,短暂的机械嗡鸣。”杜志远在心里记下,又问了几个关于黑影体型和动作的细节,王老五的描述都比较模糊,毕竟是在天色未明时惊鸿一瞥。

 离开王老五家,杜志远直奔西河口。这里是周溪镇几条主河道的交汇处,水流较急,水底布满了经年累月沉积的淤泥和丛生的水草。小林已经穿戴好潜水服,准备下水探测。老赵则在岸边跟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渔民打听情况。

 “西河口啊,打我小时候起就深,据说通着地下暗河呢。”老渔民叹了口气,“以前哪有什么‘水鬼’,就是这两年,河道里的水草好像疯长了,有时候船桨都会被缠住。前阵子还听说,有个外地来的年轻人在这附近夜钓,人不见了,只留下个空马扎……”

 “外地年轻人?什么时候的事?”杜志远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信息。

 “得有一个月了吧,好像是姓孙,说是来写生的,租了镇东头老李家的房子。人不见了也没人报案,老李家以为他悄悄走了呢。”

 杜志远立刻让小林暂停下水,先联系镇政府确认是否有外来人员失踪记录。果然,派出所的记录显示,一个月前,确实有个叫孙磊的外地青年租住在周溪镇,后不知所踪,由于没有亲友报案,一直被当作“自行离开”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