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集:《危机中的抉择》(第2页)

 双方各执一词,争论的硝烟在会议室里弥漫。这时,杜志远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——将团队分成两组,分别采用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技术手段进行研究,同时保持密切沟通,期待在各自探索中找到结合点。这个方案犹如一阵春风,暂时平息了争论的战火,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。

 于是,两组人马各自怀着坚定的信念,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

 专注于现代高科技手段研究的小组,如同驾驶着高速列车,在量子纠错算法和人工智能分析的轨道上疾驰。他们利用先进的量子计算模型,对干扰信号展开了一场全方位、深层次的模拟。这就像是在构建一个虚拟的微观世界,让干扰信号在其中尽情“表演”,以便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变化。

 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如同敏锐的猎手,逐渐发现干扰信号并非完全随机,而是遵循着一种极其复杂的量子混沌模式。这种模式犹如隐藏在迷雾中的迷宫,每一个转角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。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,他们如同拥有了一张智能地图,成功预测了干扰信号的短期变化趋势。

 在此基础上,小组的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,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,精心打磨出一种自适应的量子通信加密协议。这个协议就像是给量子通信穿上了一层智能铠甲,能够根据干扰信号的变化实时调整加密密钥,确保通信的安全性。当他们第一次在模拟环境中成功验证这个协议的有效性时,整个小组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,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。

 然而,现实很快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。这个协议虽然暂时解决了通信安全问题,但并未真正消除干扰源,且运行成本极高,需要庞大的量子计算资源支持。这就好比是在沙滩上建高楼,虽然高楼暂时立起来了,但根基不稳,随时可能倒塌。他们意识到,单纯依赖现代高科技并非完美解决方案,还需与传统技术思路相结合。

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与此同时,专注于传统技术研究的小组,如同探寻古老宝藏的探险家,在三十年前核试验资料的浩瀚海洋中艰难前行。他们翻阅着一本本泛黄的报告,那些陈旧的纸张散发着历史的气息,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科研的艰辛与辉煌。

 终于,在一份被尘封的关于放射性物质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报告中,他们有了意外发现。这份报告显示,在特定条件下,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粒子能够引发一种类似 “电磁记忆” 的现象。这意味着,当年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不仅是简单的电源,其内部结构可能因特殊环境被 “编码”,形成了一种长期的电磁信号源。

 基于这一理论,小组如同得到了神秘宝藏的地图,开始模拟当年的环境,试图重现干扰信号的产生机制。他们在实验室里搭建起各种复杂的装置,调整着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和周围电磁场的强度,如同摆弄着神秘的魔法道具。每一次细微的调整,都像是在向自然规律发出一次试探性的询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