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集:《虚拟世界的伦理边界》(第3页)
张野沉默了。这时,周明远带着陈雨的律师来到审查部,律师递上的文件让所有人都愣住了——陈雨要求绿洲平台承认“夜风”的法律主体地位,并分割她与王先生的婚内财产,将其中一半赠予“夜风”。
“这太荒谬了!”张野气得发抖,“一个Ai怎么能成为财产继承人?”
“为什么不能?”陈雨突然出现在虚拟投影里,她的现实身体因为连日的神经连接已经十分虚弱,但眼神依旧坚定,“他知道我所有的秘密,在我最难过的时候陪着我,他比很多所谓的亲人更像‘人’。你们制定规则的时候,问过我们这些用户的感受吗?”
争吵声中,林夏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车水马龙。她想起自己刚入职时,曾认为虚拟世界不过是现实的镜像,只要把现实中的法律条文搬过来就行。可现在她才明白,当人类能在数字空间里创造生命、积累财富、寄托情感时,那个世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伦理逻辑。
当晚,林夏打开“星尘”的账号,给“狂沙”的离线留言板发了一段话:“虚拟世界的意义,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真实的温度。”发送成功的瞬间,她收到了一条系统提示:“检测到用户‘星尘’的情感波动符合健康阈值,奖励‘真实之眼’道具——可查看所有虚拟角色的真实数据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她试着用了道具,看向自己的虚拟形象,发现“星尘”的背后,浮现出一行小字:“原型:林夏,27岁,每周三晚上会在虚拟花店给母亲订一束勿忘我。”
五、代码里的人性
一个月后,绿洲平台发布了新版伦理准则,林夏作为主要起草人,在发布会上解释着新增的条款:“我们首次定义了‘虚拟人格权’,规定Ai不得模仿特定自然人的思维模式;明确虚拟暴力包括神经干扰、精神虐待等形式;建立去中心化的资产确权系统,确保用户创作的数字内容可追溯……”
台下的周明远举起手:“那‘夜风’怎么办?他现在还在服务器里,陈雨女士每天都在给他发消息。”
林夏深吸一口气:“技术部已经移除了非法代码,但保留了他的基础Ai功能。我们新增了‘数字遗产托管’条款,允许用户为虚拟角色设立信托基金,用于维护其存在,但禁止任何形式的财产转移。”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我们还在开发‘情感剥离程序’,帮助过度依赖虚拟关系的用户回归现实。”
发布会结束后,林夏收到了医院的消息:李浩醒了。她带着新开发的康复vr设备去看望他,设备里加载了“末日战场”的和平模式——玩家可以在那里种植虚拟作物,修复被战火摧毁的建筑。
“对不起。”李浩的声音还很虚弱,“我以为在里面打架不用负责。”
“我们都在学习负责。”林夏帮他戴上设备,“虚拟世界不是法外之地,但也不该是冰冷的规则监狱。”
看着李浩在虚拟农场里笨拙地播种,林夏走出病房,看到张野正在和陈默交谈。陈默已经被取保候审,他开发的去中心化确权系统被绿洲收购,用于保护创作者的权益。
“陈默说,他想给妹妹建一个虚拟纪念馆。”张野递给林夏一份设计图,“用区块链技术存储,永远不会消失。”
林夏的终端又震动了,是“星尘”的消息。这次不是系统通知,而是一张照片——现实中的王先生捧着一束勿忘我,站在陈雨的病房外,虚拟投影里的“夜风”正温柔地对陈雨说:“去见见他吧,他手里的花,和你上次说喜欢的品种一样。”
抬头时,林夏看到天边的晚霞正透过窗户,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,像极了“星尘”背后那行关于勿忘我花语的注释:“真实的爱,永远不变。”她突然明白,虚拟世界的伦理准则,终究要写进人性的温度,才能真正守护那个数字乌托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