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2集:《极地旅游的伦理准入机制》(第2页)


 “考核?这会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,我们的生意还怎么做?”某旅游公司的代表马克摊开手,语气不满,“南极是全人类的财富,凭什么要通过考试才能去?”


 “正因为是全人类的财富,我们才更要保护它。”林野拿出一份照片,投影在屏幕上——照片里,被游客丢弃的塑料瓶卡在冰缝里,帝企鹅的脚被渔线缠住,痛苦地挣扎。“这些问题,就是‘随便就能去’的后果。考核不是为了刁难游客,而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极地生态的脆弱性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”


 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考核内容包括极地生态知识、环保行为规范、应急处理措施,满分100分,80分以上才算通过。而且,考核成绩有效期只有一年,每年都要重新考核,确保游客掌握最新的保护知识。”


 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,不少生态学家点头表示赞同。艾拉看向马克:“马克,你觉得一个不了解极地生态、不懂得保护的游客,会给你们的旅游项目带来什么?是源源不断的投诉,还是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?”


 马克张了张嘴,没再反驳。


 接下来,林野又提出了“旅游团需配备专业生态向导”的建议。他解释道:“生态向导必须具备极地生态保护专业背景,经过严格培训,不仅要引导游客游览,还要监督他们的行为。如果游客出现违规行为,比如擅自离队、乱扔垃圾、惊扰动物,生态向导有权终止其游览资格,并且该游客终身不得再参加极地旅游。”


 “终身禁止?这会不会太严格了?”有官员提出疑问。


 “不严格就没有约束力。”林野语气坚定,“去年有个游客故意踩碎企鹅蛋,虽然最后被罚款,但他今年又报名了另一个旅游团。如果不建立终身禁止制度,这样的人还会继续破坏极地生态。”


 最后,林野提出了最关键的一条:“实行‘预约制+配额制’,全球每年极地旅游的接待量,不超过1万人,并且禁止个人私自进入核心保护区。”


 这句话刚说完,马克就跳了起来:“1万人?这比去年的3万人少了三分之二!我们公司每年就要接待5000人,这让我们怎么活?”


 “极地不是摇钱树。”林野看着马克,眼神里满是严肃,“如果为了赚钱,把极地生态破坏了,以后你们连1个游客都接待不了。1万人的配额,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分配,优先分给那些注重环保、严格遵守规则的旅游公司。而且,预约制可以避免旅游旺季游客集中,减少对极地生态的压力。”


 他拿出一份生态承载能力评估报告:“根据我们的研究,南极大陆的生态承载能力,每年最多只能承受1万人的旅游活动。超过这个数量,冰盖融化速度会加快,动物的生存空间会被压缩,整个极地生态系统都会面临崩溃的风险。”


 会议室里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。有人支持,有人反对,有人提出修改意见。林野耐心地解答每一个疑问,用数据和事实说服大家。最终,在艾拉的支持下,《极地旅游伦理准入机制》草案以多数票通过,将在三个月后正式实施。


 回到南极研究站,林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事们。陈曦兴奋地跳了起来:“太好了!以后再也不用看着那些游客破坏生态却无能为力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