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9集:《太空旅游的伦理安全保障协议》(第2页)

 陈砚没动怒,他调出一份数据投影在墙上:“赵总,去年你们公司的培训时长是7天,其中6天在卖太空纪念品。至于检测费,上个月你们花在明星代言上的钱,是检测费的三倍。”赵凯的脸瞬间涨红,会议室里的议论声小了下去。陈砚继续说:“我不是要逼死企业,而是要让行业活得更久。如果再出一起重大事故,公众对太空旅游的信任就会彻底崩塌,到时候没人能赚到钱。”

 僵局在一次实地考察后被打破。陈砚带着李伟和赵凯去了“星途”的训练基地,刚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,训练舱的座椅磨损严重,安全带的卡扣松松垮垮。赵凯尴尬地解释:“最近游客多,设备还没来得及换。”陈砚没说话,走到模拟失重舱前,按下启动键,舱内突然传来刺耳的异响,指示灯疯狂闪烁。“这是上周刚检修过的。”负责维护的工程师小声说。

 那天下午,赵凯主动找到陈砚,递了根烟,语气缓和了不少:“陈局,我承认之前想省成本,但今天看到那训练舱,我也后怕——要是真出事,我就是千古罪人。”陈砚接过烟,却没点燃:“我们制定协议,不是为了卡脖子。你看这条,‘政府对通过资质认证的企业提供30%的检测费补贴’,还有这条,‘培训时长可根据游客类型灵活调整,但核心应急技能必须掌握’,这些都是和企业反复商量过的。”

 协议的细节还在打磨。李伟提出,要在协议里加入“游客健康筛查细则”,明确禁止向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售票。“之前有公司为了赚钱,给患严重心脏病的游客开了‘健康证明’,差点出大事。”他拿出一份病历,手指划过“心脏搭桥手术史”的字样,“必须把好入口关,这既是保护游客,也是保护企业。”

 但如何界定“严重基础疾病”?心内科专家周教授被请进了监管局。“高血压三级以上、近期有心肌梗死史的,绝对不能上太空。”周教授指着全息医学影像,“太空失重环境会导致血压骤升,血管破裂的风险比在地面高十倍。”她还建议,在培训期间增加24小时动态监测,“有些游客平时没症状,一紧张血压就超标,这种情况也不能放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