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9集:(第3页)

 规则实施的第一个月,澜沧江的生态流量就恢复到了720立方米/秒,超过了基础生态流量的要求。苏芮带领团队来到曼掌村,岩光老人兴奋地拉着他们去看江里的中华鲟:“你们看,有小鱼苗了!虽然不多,但总算是有希望了。”在四川的有色金属工业园,循环水系统已经投入使用,园区负责人指着监测屏幕说:“现在每天能节省5万吨水,污水排放量也减少了一半,政府还给了我们补贴,真是双赢。”

 但挑战并未完全消失。第二个月,监测平台就发现云南省有三个甘蔗基地偷偷超采地下水,四川也有两家企业伪造用水数据。苏芮立刻联合当地政府开展执法检查,对违规企业和基地进行了处罚,并在平台上公示了处理结果。“伦理规则不是一纸空文,必须有刚性的监督和惩罚机制。”苏芮在后续的规则修订中,又加入了“黑名单制度”:三年内累计两次违规的企业,将被禁止在流域内开展生产活动。

 2125年春,苏芮团队再次来到澜沧江。此时的江面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宽度,江水清澈见底,中华鲟的洄游数量恢复到了十年前的40%。在江边的“河流生态博物馆”里,孩子们正通过vr设备了解澜沧江的生态故事,屏幕上循环播放着《河流生态补水伦理规则》的核心条款。李穗指着不远处的节水灌溉基地说:“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申请节水改造,有的甚至还自己研发了新的节水技术。”

 陈野则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“南华糖业”因为在节水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,获得了国际环保组织颁发的“绿色企业奖”,产品销量也增长了20%。“现在大家终于明白,保护生态不是阻碍发展,而是让发展走得更远。”

 夕阳西下,苏芮和团队坐在江边的石阶上,看着渔民们划着竹筏捕鱼,江面上偶尔跃出的中华鲟,在夕阳下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。周明感慨道:“以前总觉得,人类和河流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,现在才明白,我们是共生的伙伴。”

 苏芮望着奔流的江水,想起了制定规则时的初心:“这条江,还有全国的每一条河,都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和未来。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水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底线。”

 夜色渐浓,江边的路灯次第亮起,倒映在江面上,像一串守护河流的星辰。在《河流生态补水伦理规则》的守护下,澜沧江重新焕发了生机,而这份规则也如同一条纽带,将上下游的人们连接在一起,共同守护着这条孕育生命的母亲河——河脉不息,文明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