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0集:《虚拟教育资源的伦理普惠机制》(第3页)
但挑战从未停止。有部分企业表面开放授权,却在课程里植入大量广告;有些地区的教师因为不会操作设备,让vr设备成了“摆设”;还有人质疑:“简易设备的体验不如高端款,这会不会又是一种‘教育歧视’?”
团队立刻针对性调整:艾米丽推动出台《虚拟教育广告伦理规范》,禁止在公益课程中植入商业广告;哈桑增加了“手把手”培训,让培训中心的教师亲自到学校驻点指导;林薇则持续优化设备,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,提升了画面分辨率和语言识别功能。“普惠不是‘降低标准’,而是‘适配需求’。”苏芮在一次采访中说,“我们的目标,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,无论他们出生在纽约还是内罗毕。”
2238年,苏芮和团队再次来到肯尼亚。此时的学校已经大变样:教室里有了稳定的4g网络,vr设备更新到了第三代,课程库里不仅有欧美名校的公开课,还有中国的“中医基础”、印度的“传统纺织工艺”——欠发达地区的本土课程,也通过机制的“双向共享”功能,传到了全球各地。
卡玛拉已经15岁了,她不仅能用vr设备自学高中课程,还成了学校的“小老师”,帮低年级的同学调试设备、讲解知识点。“我以后想当一名虚拟教育设计师,把非洲的故事放进课程里,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知道我们的草原和星空。”她戴着vr头显,向苏芮展示自己设计的“马赛马拉生态课”,画面里,长颈鹿从草原走过,旁边弹出的字幕写着:“这是肯尼亚的生态宝藏,也是全人类的财富。”
离开学校时,夕阳正落在草原上。苏芮看着远处孩子们奔跑的身影,想起团队刚成立时的初心——教育的本质,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芒。而《虚拟教育资源伦理普惠机制》,就像一束跨越云端的光,照亮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。
林薇突然指着手机屏幕笑了:“你看,‘星云未来’的财报里写着,这三年在欠发达地区的品牌认知度提升了60%,很多用户长大后,主动购买了他们的高端设备。”苏芮点点头,她知道,这场关于教育普惠的革命,从来不是“牺牲”与“施舍”,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,共同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。
夜空中,星星亮了起来。就像那些被虚拟课程点亮的梦想,在云端之上,在山海之间,永远闪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