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2集:《智能物流的伦理配送优先级规则》

绿道

 暴雨连下了七天。

 林野盯着监控屏上的红色预警,指节把控制台边缘掐出泛白的印子。窗外的雨幕像被墨染过,载重货车在积水里碾出半米高的浪,却没一辆驶向城郊的应急物资仓库——本该在凌晨三点抵达的三车抗病毒药物,现在还卡在高速出口的车流里。

 “怎么回事?”他按下对讲机,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急,“高速口的疏导队呢?让货车先过!”

 对讲机那头传来调度员小陈带着电流的声音,透着股无奈:“林队,不是我们不让,是物流公司那边不肯挪。他们说后面跟着的二十辆家电运输车是‘加急单’,运费是救灾物资的三倍,司机要先送完那些才能过来。”

 林野猛地站起来,椅子在地板上滑出刺耳的声响。他快步走到大屏幕前,指尖戳在代表物流车辆的绿色光点上——二十个光点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队,正慢吞吞地往市区家电仓库挪,而代表救灾物资的三个红色光点,被挤在最末尾,像被遗弃的标记。

 这不是第一次了。

 三天前,城西社区出现聚集性感染,急需一批防护服和抗原试剂盒。结果物流公司把物资拉去了百货商场,理由是“商场的生鲜冷链不能断,断了要赔违约金”。那天晚上,社区网格员在电话里带着哭腔说,有老人因为没及时做检测,高烧到意识模糊,救护车都排不上号。

 林野当时攥着电话,听着那头的哭声,只觉得喉咙发紧。他去找物流企业交涉,对方负责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,手指敲着计算器:“林队长,我们是企业,要算成本的。救灾物资运费低,还得走特殊通道,耽误我们跑其他单子,这损失谁赔?”

 “损失?”林野盯着对方西装上别着的金笔,“现在有人等着救命,你跟我算损失?”

 对方摊摊手,一副“你不懂商业”的模样:“这是智能系统排的单,按利润优先级算的,我也没办法。系统判定商业货物收益更高,自然要优先配送。”

 “系统是死的,人是活的!”林野的声音拔高,“就不能手动调整优先级?”

 “调整了谁负责?要是商业客户追责,我们公司赔不起。”负责人把计算器推到他面前,“你看,这二十车家电,光运费就够我们养半个月的车队。救灾物资那点钱,连油钱都不够。”

 林野没再跟他争。他知道,跟只认钱的人讲“救命”,是对牛弹琴。那天他回到应急指挥中心,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物流数据,第一次觉得,那些平日里高效便捷的智能调度系统,在灾难面前,竟成了最冷漠的帮凶。

 “林队,要不……我们再跟上面反映反映?”小陈端来一杯热水,小心翼翼地递过来,“上次社区的事,已经有人在网上发帖了,说我们应急部门不作为。再这么下去,恐怕会出乱子。”

 林野接过水杯,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,却没暖到心里。他看着屏幕上的光点,突然想起三年前的疫情。那时候没有智能物流,全靠志愿者手搬肩扛,把物资送到每个社区。虽然累,但没人会把救命的东西排在后面。现在技术先进了,效率提高了,怎么反而把“人命优先”的道理给丢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