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6章 尧舜时代的治水局:从"甩锅"到"接盘"的权力游戏(第2页)
舜接了治水的活后,第一件事就是把鲧杀了立威,然后提拔鲧的儿子大禹——这招高啊!就像现在新经理上任,先炒掉前任的人,再把对手的儿子拉过来当"亲信",既显示大度,又能盯着对方。大禹心里能没数?他知道这是自己的"试用期",干不好就得步他爹后尘。
民间有个说法"新官上任三把火",舜的三把火全烧在治水上:第一把火换将(杀鲧用禹),第二把火立规矩(迟到斩防风氏),第三把火搞kpi(按流域分任务)。这哪是治水?分明是借工程搞"团队洗牌",跟现在互联网公司搞"大项目制"淘汰老员工一个路数。
三、尧舜禅让:治水背后的"股权代持"猫腻
正史把尧舜禅让吹成美谈,但《竹书纪年》里写"舜囚尧于平阳,取之帝位"——翻译过来就是舜把尧软禁了,自己抢了位子。您琢磨琢磨,尧帝为啥在治水最关键的时候"禅让"?说白了,洪水闹了几十年,他搞不定,舜要是治好了,功劳全是舜的;要是治不好,舜就是下一个鲧。这就像现在公司Ceo看项目风险太大,赶紧把"法人代表"换成别人,自己当幕后老板。
更有意思的是舜禅让给禹的过程:《孟子》说"禹避舜之子于阳城",禹假装推辞,结果老百姓全拥护他——这套路现在还在用呢!新领导上任前都得"谦让"几句,底下人再"劝进",跟演电视剧似的。其实大禹治水时已经把各部落全捏在手里了,舜帝就是个"名义董事长",实权早被架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