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20章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:从落魄公子到霸主的逆袭狠事(第2页)
这事儿《韩诗外传》写得煽情,1974年介休出土的「介之推碑」残片,上面刻着「割股啖君」四个字,旁边还有块带血槽的青铜刀,推测是介子推割肉用的。现在介休绵山还有「割股亭」,传说就是当年煮肉的地儿。但背后有猫腻:后来重耳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,结果他被烧死了,这到底是报恩还是害命,说不清了。
四、退避三舍:打仗时先跑九十里的奇葩战术
公元前632年,晋楚城濮之战,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的承诺:「若两军相遇,晋军退避三舍(一舍三十里,共九十里)。」楚军以为晋军怕了,猛追,结果中了埋伏。《左传》说晋军「退而能整,整而能战」,后退时阵型不乱,跟现在撤退战术似的。
1987年山东菏泽出土的「楚公逆钟」,铭文里楚国自称「蛮夷」,打仗不讲规矩,而晋国用「退避」赚了道义分。最绝的是晋军的「虎皮战术」:把战马蒙上虎皮冲锋,楚军的战马吓得乱蹦,阵型全乱了。山西侯马出土的春秋皮甲残片,上面有虎纹彩绘,证明这招确实用过。
五、践土会盟:周天子亲自给霸主敬酒的排面
城濮之战后,晋文公在践土(今河南原阳)召集诸侯会盟,周襄王亲自来捧场,还赐给他「大辂之车」(天子座驾)、红色弓箭(代表征伐权)。《春秋》里记着「天王狩于河阳」,把天子说成来打猎的,其实是给晋文公撑场面。
1996年原阳出土的「践土盟台」遗址,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玉简,上面刻着盟誓辞:「凡我同盟,毋蕴年,毋壅利,毋保奸」,意思是别囤粮、别独占利益、别窝藏坏人。最牛的是晋国「子犯和钟」铭文,记载晋文公「膺受大命,左右文武」,把自己比作天命代言人,比齐桓公还会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