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48章 李牧戍边:赵国北境的"长城"与朝堂的困局(第2页)

 李牧采取"守而不战,敌疲再击"的策略。秦军求战不得,士气低落。李牧却突然率军东进,绕到秦军背后,在宜安附近的山谷设伏。当桓齮率军来战时,赵军骑兵从两翼杀出,秦军大乱,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。

 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少有的惨败。桓齮怕回国受罚,干脆逃到燕国。李牧因功被封为"武安君",与秦国白起同封号。可这也让他成了秦国的眼中钉,更招来赵国朝堂的猜忌。

 三、郭开的谗言:自毁长城的昏招

 李牧打仗是把好手,可在朝堂上却玩不过小人。赵国权臣郭开收了秦国贿赂,天天在赵王面前说坏话:"李牧手握重兵,早有反心!"赵王本就忌惮李牧功高,听得多了,便起了杀心。

 公元前229年,秦军再次攻赵,李牧率军抵抗。赵王却派人持节符到军中,要夺他兵权。李牧明白,临阵换将必败,拒不从命。赵王竟设下圈套,在李牧回邯郸途中将其捕杀。

 李牧死后三个月,王翦率秦军大破赵军,俘虏赵王迁。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,但已无力回天。民间流传:"李牧死,赵国亡。"这话一点不假。

 四、将与相的博弈:乱世中的生存困局

 李牧的悲剧,折射出战国末年的朝堂乱象。廉颇客死楚国,蔺相如郁郁而终,赵国能打的将领几乎都被内耗掉。郭开这样的奸臣,不仅收受贿赂,还在邯郸城破后,带着财宝投奔秦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