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章 洛阳童谣案(第3页)

 四、余波:谶语成真与历史回响

 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,董卓被吕布刺杀,暴尸街头。《后汉书》载,守尸的士兵在他肚脐上插灯芯,“光明达曙,如是积日”。洛阳百姓听闻,纷纷带着酒肉到刑场庆贺,有人边吃边唱:“千里草,化作灰,十日卜,终成鬼!”

 童谣案虽已落幕,却开了乱世文字狱的先河。此后曹操“借粮官之头平军心”、孙权诛杀非议朝政的虞翻,都能看到董卓的影子。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在注《三国志》时感慨:“乱世用重典,然以童谣治罪,实开千古恶例。”

 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,这些看似荒诞的童谣,实则是乱世中百姓唯一的“舆论武器”。当朝堂被权臣把持,当文人不敢着笔,一句儿歌成了最锋利的匕首。

 结语:

 列位您瞧,一句童谣,能让权倾朝野的董相国坐立不安,能让满城百姓人头落地。这事儿听起来荒唐,可细琢磨,乱世里的规矩就是这么不讲理——你说句话,可能招来杀身之祸;你不说话,照样躲不过刀光剑影。所以老辈人常说:“宁逢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”这话,搁在董卓治下的洛阳,真是一点不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