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7章 马超家族秘辛(第2页)
三、灭门之祸:身份撕裂的最终代价
建安十六年(211年),马超联合韩遂起兵反曹,打出“背父救国”的旗号。《魏略》记载,曹操得知消息后冷笑:“马孟起(马超)舍父,犹虎狼也。”(马超连父亲都不顾,如同虎狼。)事实上,马超此举是赌上了整个家族的命运——他深知,若不趁势而起,马家终将被曹氏政权逐步瓦解。
次年,曹操以“马超叛乱”为由,诛杀马腾及在邺城的族人二百余口。《典略》描述:“腾之子秋,时在韩遂军,遂乃斩秋以降。”(马腾之子马秋在韩遂军中,韩遂为表忠心斩杀马秋。)这场灭门惨案,彻底将马超推向绝境。
值得注意的是,马超起兵时打出“雪君父之耻”的口号,却被羌人视为“背弃父族”。《华阳国志》记载,部分羌人首领私下议论:“汉人视我等为犬羊,今马超亦弃其亲,安可信也?”这种身份认同的撕裂,导致马超后期难以获得羌人全力支持。
四、羌汉纠葛:马超晚年的困局
投靠张鲁后,马超因“勇而无义”遭猜忌,最终转投刘备。《三国志》载,刘备称帝时,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,领凉州牧,但“常怀忧惧,闭门自守”。这种忧惧不仅源于家族覆灭,更因他陷入身份困境:对蜀汉而言,他是“羌胡代言人”,需借其威望震慑凉州;对羌人而言,他又是“背弃族群”的汉人军阀。
据《典略》记载,马超临终前上书刘备:“臣门宗二百余口,为孟德所诛略尽,惟有从弟岱,当为微宗血食之继,深托陛下,余无复言。”(我家族二百余口被曹操诛杀殆尽,唯有堂弟马岱可延续血脉,望陛下多加照拂。)寥寥数语,道尽英雄末路的悲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