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4章 公孙瓒的“白马义从”(第3页)

 四、野史余响:白马传说的民间重构

 公孙瓒死后,其“白马义从”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。《搜神记》记载一则异闻:易京楼焚毁当夜,数百匹白马狂奔出城,“马首皆染血,望北而嘶,三日不绝”。幽州百姓认为,这是义从骑士的魂魄借马显灵。

 更有趣的是,民间对公孙瓒的评价呈现两极。一方面,说书人将其塑造成“杀胡英雄”,演绎“白马长史大破乌桓”的传奇;另一方面,《幽州风土记》收录民谣:“白楼高,粟米饶,公孙老,百姓焦。”讽刺其暴政。

 这种矛盾形象,恰反映乱世英雄的复杂性。公孙瓒以“义”起家,却在权力中迷失;他曾是胡人眼中的“煞星”,却也因穷兵黩武自毁长城。正如《典略》所评:“瓒之败,非兵不利,将不强,乃义之不存也。”

 结语

 公孙瓒与白马义从的故事,是乱世中“成也义,败也义”的典型。从威震塞北的战神,到困守高楼的暴君,他的命运转折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,更是理想信念的崩塌。那些曾高喊“义之所至”的白马骑士,最终消散在易京楼的火光中,只留下一段被历史烟尘笼罩的传奇——它警示后人:若将“义”当作谋权的工具,再强大的武力,也终将如白马过隙,转瞬即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