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9章 合众将军韩遂

一、起于陇右:从“健侠”到“叛军”的蜕变

 东汉桓帝年间,凉州金城(今甘肃兰州),韩遂(原名韩约)以“长八尺,多谋算,侠名远扬”闻名陇右。《典略》记载其早年为郡吏,曾奉命押解囚徒入京,途中竟“解缚纵之”,并自嘲:“丈夫不能立功于世,何能为狱吏乎!”这种豪侠做派,为他日后聚众起事埋下伏笔。

 中平元年(184年),羌人北宫伯玉联合边章叛乱,胁迫韩遂入伙。起初,韩遂以“诛宦官、清君侧”为旗号,《后汉书》载其“拥兵十万,天下骚动”。但随着势力膨胀,他逐渐脱离“清君侧”的初衷,与羌胡部落歃血为盟,自称“合众将军”。此时的韩遂,已从“义士”蜕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。

 二、羌汉周旋:“亦敌亦友”的生存哲学

 韩遂的崛起,得益于西凉特殊的地缘环境。此地“羌胡杂居,汉民十不存三”,他巧妙利用民族矛盾,推行“羌汉共治”策略:一方面,任用汉族谋士阎行、成公英;另一方面,与羌人豪酋“约为父子”,《三国志》称其“恩信着于羌胡,所至辄克”。

 但这种平衡术充满风险。初平三年(192年),韩遂与马腾因“争权隙末”(琐事起争执),竟在长安城外混战,“死伤万余人”。《典略》记载了荒诞一幕:双方交战时,韩遂部将阎行曾“以矛刺腾,矛折,因以折矛挝(zhua,击打)腾项,几杀之”。这场内讧,暴露了西凉军阀“利益至上”的本质。

 更具戏剧性的是,韩遂与曹操的关系。建安七年(202年),曹操表奏韩遂为“镇西将军,遣还凉州”,实则意图分化西凉势力。韩遂明知是计,却欣然接受,对部下说:“曹孟德远在许都,能奈我何?”这种“阳奉阴违”的策略,让他在乱世中周旋近二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