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20章 辽东王公孙度
一、起于微末:从郡吏到“辽东王”的逆袭
东汉熹平年间,玄菟郡(今辽宁沈阳东)的郡衙里,公孙度(字升济)以“小吏出身,善结豪族”崭露头角。《三国志》载其早年因同郡徐荣(董卓部将)举荐,被任命为辽东太守。初到任时,当地豪族“以其年少,多轻之”,公孙度却暗藏锋芒,对亲信说:“汉祚将终,当与诸君图王耳!”
他的第一步是立威。《魏略》记载,公孙度当众杖杀辽东名儒田韶,“所夷灭百余家,郡中震栗”。随后,他将辽东郡划分为辽西、中辽两郡,自置太守,又东伐高句丽,西击乌桓,“威行海外”。短短数年,便将辽东打造成独立王国。
二、海东称雄:“不臣之心”的公开僭越
初平元年(190年),中原大乱,公孙度认为时机已到,“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,置太守。越海收东莱诸县,置营州刺史”(《三国志》)。更僭越的是,他“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,追封父延为建义侯。立汉二祖庙,承制设坛墠(shàn,祭祀的土台)于襄平城南,郊祀天地,藉田,乘鸾路,九旒(liu),旄头羽骑”。(自立为侯牧,追封父亲,设立汉朝皇帝宗庙,仿照天子规格祭祀天地、亲耕藉田,乘坐天子车驾,使用九旒旌旗,以羽林军为仪仗。)
这种公然僭越的行为,震惊天下。《九州春秋》记载,曹操曾表奏公孙度为“武威将军,永宁乡侯”,公孙度却不屑地说:“我王辽东,何永宁也!”(我要做辽东之王,什么永宁乡侯!)将印绶藏于武库,俨然以“海东天子”自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