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24章 老当益壮黄汉升(第2页)

 这场战斗的细节在野史中被无限放大。《三国演义》描绘黄忠“赤体提刀,先登陷阵”,虽有艺术夸张,却暗合古代“老卒持重”的战术逻辑。要知道,冷兵器时代的斩首行动(注:斩杀敌方主将)极难成功,而黄忠不仅做到了,还顺带斩了曹魏西线主帅,堪称军事奇迹。

 三、拜将风波:后将军的“名位之争”

 汉中之战后,刘备自称汉中王,封黄忠为后将军,与关羽、张飞、马超并列。这一任命引发轩然大波。《三国志》记载,诸葛亮曾谏言:“忠之名望,素非关、马之伦也,而今便令同列。马、张在近,亲见其功,尚可喻指;关遥闻之,恐必不悦,得无不可乎!”

 关羽果然大怒,放话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但刘备却力排众议,派费诗前去调解。费诗巧言:“昔萧何、曹参与高祖少小亲旧,而陈(韩信)、彭(彭越)亡命后至,论其班列,陈最居上,未闻萧、曹以此为怨。今汉王以黄忠之功,隆崇于汉升,然意之轻重,宁当与君侯齐乎?”这番话既捧关羽,又点破黄忠的独特价值,终让关羽释怀。

 民间对此有个诙谐说法:黄忠得知关羽不满,故意送了一副弓箭和一坛老酒,附诗一首:“弓开如满月,酒烈似青春。莫道白发老,斩将定乾坤。”虽为虚构,却反映出百姓对老将的偏爱。

 四、野史遗闻:“神箭黄忠”的传说与争议

 受《三国演义》影响,黄忠“百步穿杨”的形象深入人心。但正史中并无他善射的记载,反而留下一桩疑案。《蜀记》记载,黄忠某次狩猎时,见一少年箭法如神,遂收为义子。后来此子在夷陵之战中射杀潘璋,却被马忠暗箭所伤。这个角色被后世附会为“黄叙”,但多数学者认为是虚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