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28章 奇袭破蜀邓士载(第3页)

 1. 褒奖派:江油百姓为其立祠,称“邓公过处,寸草不生”(意为行军纪律严明);

 2. 批判派:蜀地流传“邓艾入蜀,鸡犬不宁”的说法,指责魏军劫掠百姓。

 更离奇的是《搜神记》中的记载:邓艾死后,其魂魄常现于阴平道,为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。百姓遂在山道旁建“邓公庙”,庙中供奉的邓艾像手持罗盘,脚踩祥云,与正史中“口吃老农”的形象大相径庭。

 六、历史镜鉴:奇谋背后的权力困局

 邓艾的一生,是“成也奇谋,败也奇谋”的缩影:

 1. 军事才能:偷渡阴平展现了超凡的冒险精神,却也暴露其政治幼稚;

 2. 性格缺陷:《三国志》评其“矫命专事,居功自矜”,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;

 3. 时代悲剧:曹魏后期司马氏专权,功臣往往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

 与同期的姜维相比,两人形成残酷的对照:姜维以理想主义殉国,赢得后世敬仰;邓艾以现实主义破敌,却死于猜忌。正如明代学者李贽所言:“邓艾可称奇男子,然不知藏锋,终遭祸事,惜哉!”

 结语:阴平道上的风与历史的回响

 今日的阴平古道,仍可见当年凿山的痕迹。每当山风掠过,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金戈铁马声。邓艾的奇袭,既是军事史上的奇迹,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——他用寒门子弟的狠劲改写命运,却在权力的巅峰迷失自我。

 历史从不缺少“邓艾式”的悲剧:他们以惊人的胆识创造历史,却因不懂政治的潜规则,沦为时代的祭品。阴平道上的每一块石头,都刻着两个字:“险”与“忌”——险在奇谋,忌在功高。而邓艾的故事,最终化作一声叹息,永远回荡在蜀道的崇山峻岭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