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卷首语:曹魏铁骑马踏天下(第2页)

 在曹魏的武将体系中,宗室将领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。被曹操称为"吾之樊哙"的夏侯惇,不仅是最早追随曹操的将领,更是曹魏政权的"定海神针"。濮阳之战中,他被吕布的部将射穿了左眼,却强忍剧痛,拔下箭矢,将眼睛生吞而下,然后纵马杀回敌阵。这一幕虽然在《三国志》中仅记载为"伤左目",但在裴松之注引的《魏略》中,则演绎为"惇拔矢啖睛",成为千古流传的铁血传奇。

 与夏侯惇并称"夏侯双璧"的夏侯渊,更是被誉为"虎步关右"的突击大师。建安十九年(214年),他督率张合等人平定陇右,兵锋所至,所向无前。曹操曾评价他:"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,渊一举灭之,虎步关右,所向无前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可惜的是,这位擅长千里奔袭的名将,最终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,成就了蜀汉的传奇,也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悲壮的句号。

 除了宗室将领,曹魏政权更不缺乏外姓的奇才猛将。典韦和许褚,这两位被曹操称为"古之恶来"和"吾之樊哙"的贴身护卫,其勇猛程度堪称三国时期的"双璧"。典韦在宛城之战中,为保护曹操,手持双戟,堵住营门,身中数十创,仍瞋目大骂而死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"韦双挟两贼击杀之,余贼不敢前。韦复前突贼,杀数人,创重发,瞋目大骂而死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八》)而许褚在渭水之战中,左手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,右手划船,硬生生将曹操从乱军之中救出,其神力与忠诚,让曹操感叹:"许褚便是我的樊哙啊!"

 三、权谋与铁血:武将命运的双重变奏

 曹魏武将的命运,始终与政权的兴衰紧密相连。他们既是铁血时代的产物,也在塑造着这个时代。当曹操"挟天子以令诸侯",在中原逐鹿之时,这些武将是他最锋利的宝剑;当曹丕代汉建魏,他们又成为新王朝的柱石;而到了曹叡之后,随着司马懿家族的崛起,这些武将的后裔或沦为政治附庸,或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。

 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于禁的结局。这位在宛城之变中整肃溃兵,被曹操赞为"虽古名将,何以加之"的毅重名将,却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水淹七军,最终投降。后来虽然被放回曹魏,却遭到曹丕的羞辱,最终"惭恚发病薨"。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于禁的悲剧,不仅是个人的荣辱得失,更折射出曹魏政权内部的复杂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