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30章 大智若愚荀公达(第2页)

 官渡之战中,袁绍派颜良围攻白马。荀攸提出“声东击西”之计:“今兵少不敌,分其势乃可。公到延津,若将渡兵向其后者,绍必西应之,然后轻兵袭白马,掩其不备,颜良可擒也。”(《三国志》,意为:如今我方兵力少,难以硬拼,必须分散敌军兵力。主公率军到延津,假装要渡河攻击袁绍后方,袁绍必定向西迎战,此时我们轻装部队突袭白马,趁其不备,就能擒获颜良)曹操依计而行,关羽单骑斩颜良,解白马之围。

 3. 火烧乌巢断粮道

 当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,粮草将尽,荀攸敏锐捕捉到战机。他截获袁绍运粮车情报后,力劝曹操奇袭乌巢,甚至亲自参与谋划:“绍运车旦暮至,其将韩猛锐而轻敌,击可破也。”(《三国志》,意为:袁绍的运粮车很快就到,押运将领韩猛勇猛但轻敌,攻击他可以取胜)此役不仅烧毁袁绍粮草,更引发张合、高览倒戈,扭转战局。

 三、十二奇策:失传的兵家密码

 荀攸一生设奇策十二道,时人称之为“谋主”。可惜这些奇策秘而不传,《魏书》记载:“攸姑子辛韬尝问攸说太祖取冀州时事。攸曰:‘佐治(辛毗)为袁谭乞降,王师自往平之,吾何知焉?’自是韬及内外莫敢复问军略。”(《魏书》,意为:荀攸的外甥辛韬曾询问他辅佐曹操夺取冀州的细节。荀攸说:“辛毗为袁谭求降,朝廷大军亲自平定,我知道什么呢?”从此辛韬和其他人都不敢再问军事谋略)

 野史中流传着关于“十二奇策”的猜测:有人说其中包含离间马超韩遂的“抹书之计”,也有人认为定辽东的“缓兵之策”亦在其列。但真正的内容,随着荀攸临终前那把火,永远成了未解之谜。明代学者胡应麟曾惋惜:“使十二策得传,当与《孙子》《吴子》并垂后世。”

 四、处世之道:大智若愚的生存哲学

 与张扬的郭嘉不同,荀攸为人极为低调。《三国志》称其“深密有智防”(意为:心思深沉缜密,懂得自我保全),曹操也多次告诫诸子:“荀公达,人之师表也,汝等当尽礼敬之。”某次曹操出征归来,当众赞荀攸:“公达外愚内智,外怯内勇,外弱内强,不伐善,无施劳,智可及,愚不可及,虽颜子、宁武不能过也。”(《三国志》,意为:公达外表愚钝而内心睿智,外表怯懦而内心勇敢,外表柔弱而内心刚强,不夸耀自己的功劳,不宣扬自己的苦劳,他的智慧别人可以企及,他的“愚笨”却无人能及,即使是颜回、宁武子也比不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