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4章 张合传

一、官渡归降的明智抉择

 建安五年(200年)深秋,官渡战场的夜色格外凝重。张合披着铁甲,站在袁绍大营的了望塔上,望着南边曹操营寨的火光,眉头紧锁。身边的高览低声说:"主公听信郭图谗言,吾等必败矣。"张合按剑道:"吾意已决,今夜便降曹公!"(野史《袁氏春秋》)这位袁绍麾下"河北四庭柱"之一的名将,就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。

 张合,字儁乂(jun yi),河间鄚县(今河北任丘)人,年轻时在韩馥麾下任军司马,后随袁绍讨董卓。他最擅长的是"料敌于先",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官渡之战前,他曾劝袁绍:"曹操善用兵,不可轻敌,宜坚守待其变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可惜袁绍不听,派他攻打曹操大营,结果乌巢粮草被烧,张合见大势已去,便与高览一同归降。

 曹操见到张合时,竟顾不得主公身份,亲自为他解甲,说:"昔子胥不早寤,自使身危,岂若微子去殷、韩信归汉邪?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将他比作微子和韩信,可见重视程度。张合也没辜负这份信任,归降后首战就随曹操攻打邺城,他观察地形后建议:"邺城粮多,不可硬攻,可先断其粮道。"(《魏书》)曹操采纳后,果然很快攻克邺城。

 二、街亭大捷的军事奇迹

 太和二年(228年)春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望风而降,关中震动。魏明帝曹叡急召张合问计,张合指着地图说:"亮若取关中,必守街亭。臣请率精兵,倍道赴之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于是率五万大军星夜兼程,赶往街亭(今甘肃秦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