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33章 铁血刚戾程仲德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七十七岁的程昱(yu)独坐东阿老宅,望着庭院中枯败的槐树枝桠。三十年前那场以“人脯充粮”的惨剧突然涌入脑海,他颤抖着将案头的酒盏摔得粉碎,喃喃道:“乱世之中,岂有完人?”这位被曹操赞为“程昱之胆,过于贲育(ben yu,孟贲、夏育,古代勇士 )”的谋臣,一生都在权谋与人性的夹缝中挣扎。
一、东阿孤城:乱世初显的铁血手腕
初平三年(192年),黄巾军余部三十万围攻东阿。时任寿张令的程昱登城远望,见城外流民裹挟着黄巾军如黑云压城。城中百姓惶惶不安,有人提议开城投降,程昱按剑怒喝:“黄巾无纲纪,降之必为所屠!吾观其虽众,然乌合之众耳!”(《魏略》)
他一面组织老弱守城,一面派人暗通巨野县令靳允,设计斩杀黄巾军内应。当援军赶到时,东阿城头的旌旗已染满血污。此役后,程昱“胆勇”之名传遍兖州,曹操亲至东阿,执其手道:“若非仲德(程昱字 ),吾无兖州矣!”(《三国志》)
二、“人脯充粮”:道德争议的血色烙印
兴平元年(194年),曹操征讨徐州,张邈、陈宫趁机引吕布袭取兖州。战乱导致饥荒,曹操军队断粮,向袁绍求援。袁绍提出条件:程昱必须将家人送往邺城为人质。
程昱连夜召集东阿豪强,坦言:“袁绍有并天下之心,而智不能济也。今若往,必为所吞。”(《三国志》)为解决粮荒,他下令收集民间存粮,甚至默许士兵“杂以人脯”(《魏晋世语》)。这个决定让程昱背负了千古骂名,清代学者王夫之痛斥:“程昱之恶,浮于李傕、郭汜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