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5章 徐晃传(第2页)

 《三国志》记载:"徐晃性严整,治兵常如临敌,诸将莫及也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徐晃率军返回洛阳时,军队在城外驻扎,曹丕派使者慰问。使者进入营寨后,见士兵们"甲胄鲜明,兵器锐利,虽闲暇时,亦如临战状"(《魏书》),不禁感叹:"徐将军之兵,真有周亚夫之风!"

 更绝的是徐晃的"军营令":凡士兵受伤,必须及时报告,隐瞒者斩;凡战利品,必须登记造册,私藏者斩;凡行军途中,敢践踏农田者斩。据《魏晋世语》记载,有次徐晃的坐骑受惊,踩坏了一小块麦田,他竟要自刎谢罪,被部下拦住,最后割发代首,此事在军中传开后,再无人敢违反军纪。

 三、箭伤之谜的历史真相

 关于徐晃的死因,正史与演义差异极大。《三国志》明确记载:"徐晃病笃,遗令敛以时服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七》)即徐晃是病死的,临终前留下遗言,用普通衣服入殓,不要厚葬。

 但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六回却写道:"只见一彪军赶来,乃是徐晃。晃乘马抡斧,直奔城下,叫曰:'反贼孟达,早早受降!'达大怒,急开弓射之,正中徐晃头额,魏将救去。徐晃到寨,取了箭头,血流不止,当夜身死。"这种说法其实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,历史上的孟达反叛发生在太和元年(227年),而徐晃去世时间应为太和元年或二年(227或228年),即便参与平叛,也不可能被孟达射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