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1章 臧霸传

建安五年(200年),徐州下邳城外,一支轻骑突然拦住曹操大军去路。为首将领身披玄甲,目光如炬,正是臧霸。此时他刚脱离吕布势力,却不急于投降,反而扬鞭笑道:"曹公英明,可愿与霸共分徐州?"(野史《魏氏春秋》)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开场白,恰似臧霸跌宕起伏的一生写照——从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,到镇守一方的曹魏大将,他用独特的生存智慧,在乱世中书写了传奇。

 一、绿林崛起的江湖传奇

 臧霸,字宣高,泰山华县(今山东费县)人。少年时便显露出豪侠本色,初平元年(190年),其父臧戒因触怒太守被囚,年仅十八岁的臧霸竟率数十死士劫狱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"霸将客数十人径赴费西,于牢中出父,因奔亡东海,由是以勇壮闻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八》)这场惊心动魄的劫狱行动中,野史描述他"左手持剑,右手抱父,如入无人之境",从此"臧霸之名,遍于青徐"(《泰山郡志》)。

 此后,臧霸聚众屯兵开阳(今山东临沂),与孙观、吴敦等组成"泰山贼"联盟。不同于普通流寇,他定下规矩:"劫富济贫,不扰百姓,违者斩!"(野史《琅琊野记》)某次遭遇饥荒,他竟将劫掠来的粮食分一半给百姓,当地百姓称其为"绿林义士"。建安三年(198年),曹操征讨吕布时,臧霸率部支援,虽败却让曹操注意到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。战后曹操亲自劝降:"宣高之勇,不下古之廉颇,愿与吾共图大业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十八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