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0章 曹休传(第2页)

 战后,曹丕亲自到宛城劳军,握着曹休的手说:"东吴之破,卿之功也!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他升任曹休为大司马,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。此时的曹休达到了人生巅峰,"千里驹"的威名传遍天下。

 三、石亭之战的致命陷阱

 太和二年(228年),鄱阳郡(今江西鄱阳)的太守周鲂,突然派使者向曹休投降,称愿率郡归魏。曹休大喜,不顾谋士蒋济的劝阻:"周鲂乃东吴名臣,岂会有诈?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他亲率十万大军,直扑石亭(今安徽潜山)。

 《三国志》记载:"休既觉知,耻见欺诱,自恃兵马精多,遂深入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野史《江表传》揭露了真相:周鲂是受孙权之命诈降,他甚至割发立誓以表"诚意",曹休果然中计。当魏军进入石亭峡谷时,陆逊率伏兵杀出,"吴兵四起,遮天蔽日"(《三国演义》)。

 更致命的是,曹休的部将朱灵、全琮从两侧包抄,断绝了退路。曹休率军死战,白袍被血染成红色,仍连斩数将。《魏略》记载:"休被创十余处,犹战不退,帐下亲兵死者数百人。"(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)最终在贾逵的救援下,曹休才得以突围,但魏军"败走,辎重尽失,士卒死者万余人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。

 四、背生毒疮的悔恨离世

 石亭战败后,曹休羞愤交加,背上生了毒疮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"休因此痈发背,薨,谥曰壮侯。"(《三国志·魏书九》)野史《魏晋世语》描述了他临终前的场景:曹休抚摸着背上的疮口,对前来探望的曹叡说:"臣误中奸计,损兵折将,无颜见先帝矣!"(《魏晋世语》)

 他留下遗言:"吾死之后,葬我于东郡,墓中勿藏金玉,唯置刀甲一副,以表吾志。"(《魏氏春秋》)曹叡感念他的功绩,追谥为壮侯,让他的儿子曹肇继承爵位。但石亭之败成为曹休一生的污点,也让曹魏多年不敢大规模伐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