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四章 三马食槽(第2页)

 (二)邓艾的“暗度陈仓”

 当钟会与姜维在剑阁对峙时,邓艾率三万精兵从阴平(今甘肃文县)出发,凿山通道,造作桥阁,行七百余里无人之地,“山高谷深,至为艰险,又粮运将匮,濒于危殆”(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)。将士们用毛毡裹身从悬崖滚下,终于奇袭江油,兵临成都城下。蜀主刘禅不战而降,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。邓艾此举被后世称为“兵家奇谋”,但亦极具风险。

 灭蜀之后,钟会自恃功高,又受姜维挑唆,企图割据蜀地自立。司马昭早有防备,亲率大军屯驻长安,遣使诏钟会入朝。钟会知事败露,遂假称受郭太后遗诏讨司马昭,结果部将哗变,钟会与姜维一同被杀。邓艾亦被诬陷谋反,在押解途中遇害。这场灭蜀之役,最终以“二将争功,身名俱灭”的悲剧收场,时人叹曰:“司马昭之谋,非独灭蜀,实亦除将也。”(《汉晋春秋》)

 三、高贵乡公之变:龙袍下的热血与无奈

 蜀汉灭亡次年(264年),司马昭被封为晋王,加九锡,离皇位仅一步之遥。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,不甘为傀儡,召侍中王沈、尚书王经、散骑常侍王业入宫,愤慨而言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!吾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”(《三国志·三少帝纪》)

 (一)“天子仗剑”的末路

 曹髦说罢,便拔剑登辇,率殿中宿卫及僮仆数百人,鼓噪着从宫中冲出。王沈、王业吓得立刻跑去向司马昭告密,唯有王经伏地苦谏:“昔鲁昭公不忍季氏,败走失国,今权在其门,为日久矣……愿陛下详思之!”(《汉晋春秋》)曹髦不听,执意出宫,行至南阙,正遇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引军拦住去路。

 曹髦仗剑大呼:“吾乃天子,尔等敢弑君乎?”士兵们慑于天子名分,纷纷后退。贾充厉声对太子舍人成济说:“司马公畜养汝等,正为今日!”成济闻言,挺矛纵马,将曹髦刺死于辇下。时年甘露五年(260年)五月,曹髦年仅二十岁。(“鲁昭公不忍季氏”典出《左传》,鲁昭公因不满季氏专权而讨伐,反被驱逐。王经以此劝曹髦隐忍,然曹髦血性方刚,终致杀身之祸。“畜养”此处指豢养、供养。)

 野史记载:曹髦遇弑前,洛阳童谣曰“青头鸡,青头鸡,夜半三更啖(dàn)黍鸡”——“青头鸡”指“鸭”,谐音“押”,“啖黍”谐音“禅暑”,暗指司马昭将在夏日逼帝禅位。

 (二)“宁作高贵乡公鬼”的民谣

 曹髦之死震动天下。司马昭为平息众怒,将成济兄弟作为替罪羊,诛灭三族。成济不服,裸身爬上屋顶,大骂司马昭为“奸贼”,被士兵乱箭射死(《魏氏春秋》:“济不肯就刑,袒而升屋,丑言悖慢,自下射之,乃殪。”)。但民间对曹髦的遭遇充满同情,流传起“宁作高贵乡公鬼,不为司马座上宾”的民谣,甚至有太学生在宫门前张贴诗赋,暗讽司马昭“以臣弑君,甚于董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