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16章 王敦之乱(第3页)
最解气的是老百姓的反应。听说王敦的尸体被拖出来了,建康城的百姓纷纷拿着臭鸡蛋、烂菜叶去"慰问",有人还在他脸上贴了张纸条:"此乃'蜂目豺声'之王敦也"。
六、"王与马"的权力游戏:从共天下到斗到底
王敦之乱虽然被平定,但琅琊王氏的势力并未消失。王导因为平叛有功,反而更受重用,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局面——皇帝离不开王氏家族,王氏家族也需要皇帝的名分,双方斗来斗去,最后还是得坐下来谈。
当时有个段子很流行:说晋明帝问王导:"爱卿,当年你们王家跟我家是怎么共天下的?"王导把王敦叛乱的事儿说了一遍,晋明帝听得脸红脖子粗,一头栽在床上:"要是真像爱卿说的,晋朝的天下哪能长久!"
这事儿被《世说新语》记了下来:"明帝问王导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,导乃陈宣王创业之始,及文王末高贵乡公事。明帝闻之,覆面着床曰:'若如公言,祚安得长!'"(祚:国运)说白了,就是皇帝自己都觉得,司马家的天下来得不光彩,全靠王家撑着。
七、遗落的"豺声":权臣跋扈的历史注脚
王敦之乱留给历史两个思考:
一是"权臣定律"——当臣子的权力超过皇帝时,叛乱几乎是必然的。就像明月大大说的:"权力这东西,就像手里的沙子,攥得越紧,流失得越快。"
二是"相面玄学"——虽然"蜂目豺声"是迷信,但王敦的性格确实决定了他的命运。暴躁、跋扈、不懂收敛,这样的人不管在哪个时代,多半没好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