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7章 庾氏专权

一、从国舅到中枢要臣的外戚崛起之路

 公元325年的建康宫,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在龙椅上啃着手指,身旁站立的是他的亲舅舅庾(yu)亮。这位新晋的中书令,此刻正以国舅之尊总揽朝政。庾亮整了整宽袖长袍,对满朝文武朗声道:“如今主少国疑,我等当尽心辅佐陛下……”话未毕,便有老臣在列下低语:“说得好听,怕是欲独揽大权吧?”

 庾亮(289—340),字元规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)人,东晋外戚、权臣。其妹庾文君为晋明帝司马绍皇后,故以国舅身份跻身中枢。他自幼博学能文,善谈玄理,是魏晋名士圈的代表人物之一,《晋书》称其“美姿容,善谈论,性好庄老”。但在政治上,他却展现出强烈的权力欲,成为东晋首位以外戚身份专权的重臣。当时民间流传“庾家一条裙,能敌半朝官”,即指庾皇后的裙带之威已超越皇权。

 二、“举扇障面”:名士北伐的荒诞图景

 庾亮掌权后,急于通过北伐树立威望。公元339年,他向晋成帝上奏:“陛下,臣愿率十万大军,直捣黄龙,收复中原!”但所谓“十万大军”,实则是荆州老弱病残的拼凑之师,兵器多由农具改铸。

 出征之日,庾亮立于船头训话,忽有北风扬起尘土,他忙举羽扇遮面,缓缓叹道:“胡尘竟至于此……”(《世说新语》)身旁将领暗自撇嘴:“将军,我等是去征战,非是拍摄名士雅集图啊!”

 更奇的是,庾亮行军时必携“麈(zhu)尾”——这是魏晋名士清谈时的标志性道具,形似拂尘。某次军事会议上,他持麈尾指点江山:“此乃‘运筹帷幄’之神器……”话音未落,麈尾毛簌簌脱落,士兵们憋笑不已。民间因此编顺口溜:“庾公举扇,胡尘不战;麈尾一挥,军心已溃。”

 三、荆扬之争:长江上下游的权力对峙

 庾亮北伐失利后,转任荆州刺史。东晋向有“荆扬相维”的政治格局:扬州(今南京)为中枢所在,荆州则掌控长江中游兵权,两地向来互相制衡。庾亮到荆州后,迅速将其变为庾氏势力范围,任命弟弟庾翼(305—345) 为“都督六州诸军事”,尽掌长江中游兵权。